文章列表 共107筆,顯示第4頁/7頁
隨著進入第三劑疫苗施打階段,台灣應該怎麼做,才不致讓落後半年以上的國際交流與商務差旅,繼續低迷下去?
台灣製造業的數位轉型,關鍵不是設備與軟硬體,而是下一波的指數型成長訂單會在哪裡。投資有機會成為客戶的矽谷新創,就是在投資自己與企業的未來。
美國醫藥支出、資本投入與研發創新獨步全球,層層分潤與市場的複雜度也是全球少有。 但他們能在醫藥產業獨占鰲頭,除了人口與經濟規模,最大關鍵是保險給付與價格誘因足夠。
台灣生醫團隊投資北美醫療產業,多不勝數,真正完美切入甚至致勝的,卻寥寥無幾,因為醫療產業不是不能投資,而是不能只做短期投資。台灣失敗的關鍵,在於「時間」。
歐美逐步解封,但美中關係卻沒有因此回溫,從商務展覽到留學人口,皆可見一斑。 從川普開始的反中政策,看來拜登會繼續加強力道,台灣的機會或許就在其中了。
對創業團隊而言,有成功商業模式,未必具備管理資源及資本規模,在併購活躍的市場,創業者借助收購方的各種資源,往往是順利走向下一步的重要解方。
金字塔的樣貌,即使沒有真實見過,你我也都知道,想成為塔上的唯一亮點,其背後的「硬」功夫,唯有下過的人才知道。
歐美陸續解封、民生經濟重啟,此時,將是新一波投資時機的來到,新創團隊可開始進行企業募資、投資發展的階段性布局,創造全新事業版圖。
不確定性是機率問題,風險是管理問題。 面對此波疫情危機,唯有將擴散的不確定性轉為可管理的風險,才有打贏的機會。
人生中的許多事,包括創業、投資等,「先」以台灣為起點出發,未必是件好事,當許多產業的本質、市場規模存在落差時,只有將目標放遠,才有「做起來」的一天。
新冠疫情風暴已席捲一整年,美國加州矽谷正努力邁向「正常生活」的軌道,歷經「洗禮」之後,有的產業式微沒落,有的趁勢快速崛起,一切,都在醞釀中。
疫情之下,新型態的語音社交App在某種程度上拯救了這樣的世界,沒有影像只有聲音的模式,讓發言者立體鮮明,使用者會更專注於聆聽與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