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107筆,顯示第3頁/6頁
國發基金2022年獲利創史上最高,達297億元!在資本市場低迷的此時,選對領域進行戰略投資,除了創造回報,更是台灣人才與資金未來持續出海的關鍵布局。
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回答問題,口吻專業、用字精準、涵蓋完整,未來將可能取代人類專家; 因此,人類若要勝過機器人,唯有靠創作與嘗試,才能讓天底下只有新鮮事。
風險投資其實是「藉由投資的關係」協助獲投新創「去風險」的過程。 要能去風險,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火花」很重要。
從去年AI Day的概念,到今年展出的商用機器人原型看來,特斯拉能解決的,將不再只是交通問題,而是全方位的智能製造與生活服務需求。
上一代台灣人在矽谷能有一片天,移民數量與社群資訊是關鍵因素。 如今矽谷台灣人出現明顯斷層,這個現象令人憂心,卻非一時半刻就能扭轉。
在投資過程中擔任業師、顧問、董事的角色協助公司營運,是天使投資人除了財務資源外的重要專業。 他們的優勢在於速度與彈性,缺點則可透過組織天使俱樂部,以共同投資型態來彌補劣勢。
服務業大量缺工與人口加速老年化,是美國經濟短期與長期的兩大隱憂,機器人、軟硬整合、數位轉型將顛覆美國各行業,對投資人來說,也是一個新契機。
台灣新創者進軍美國,應把事業與家庭都帶來美國,展現在當地長久工作與生活的決心;如此一來,客戶、同事與投資人才會認為你是玩真的,把你當成有機會合作的夥伴。
過去兩年,各國猛推貨幣寬鬆及紓困方案,讓大量資金湧進資本市場,創投業募資暴增。 全球創投報告日前卻示警,第二季投資規模創下近一年新低,新創淘汰賽已鳴槍。
投資是時間函數的遊戲,關鍵不僅是投入規模,投入的地區、時間與機會成本更顯重要。台灣的半導體等產業除了繼續吸引全球人才與資金,也該讓創業者與投資人勇敢走出來。
過去10年隨著產業變化,曾經風光一時的新創加速器也面臨了各種挑戰。 在近年各種破壞式創新席捲矽谷之下,加速器或終成為「時代的眼淚」。
全球新創獨角獸目前已突破一千家,其中連瑞士也有五家,台灣居然一家也沒有。 分析美國兩百家獨角獸創業者的背景,有三項關鍵因素,值得台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