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106筆,顯示第7頁/9頁
年初至今,多國參訪經驗,深刻感受到技術密集的重創新,與多元跨域的眾創新即將展開,對此,台灣應思考如何善用本質優勢,方能再造產業榮景。
近年「加速器」一詞在台灣炒得火熱,然而,什麼決定加速器能否成功?關鍵不在場地與資金,而在建立可以互助、分享與學習的創業者社群。
國家成功的基礎,有賴適時退場的專利設計;同樣的,台灣法規也應有自然落日、限期修法的機制,才有利創造一個適合新創發展的環境。
隨著智慧手機、穿戴裝置與物聯網的普及,科技龍頭紛紛布局數位健康領域,亞馬遜也收購線上藥局,象徵跨界合作的數位健康新時代來臨了。
擁有高密度研發機構、優質醫院眾多等優勢,台灣生技醫藥業曾繳佳績;展望未來,能否結合資訊業,朝數位健康領域發展,人才、資金的問題亟待改善。
拔管案點出高教體系改革的十萬火急,大學教育方式影響學子的未來巨深。 變動的時代,唯有做中學、錯中學,方能培養新世代的台灣競爭力。
以社會演變跟產業發展階段來說,台灣剛好在以色列跟比利時的中間,如何以千萬級人口、技術累積,在大國競合間找出自己的定位,是我們這一代的使命。
許多創業故事,當中卻不乏成員彼此撕破臉、多次重組的過程。 關鍵在於組團隊選對人,事情就會對,擁有共同信念才能一起前進、共同成長。
人工智慧持續精進,從AlphaGo打敗棋王後,又出現AlphaGo Zero、Alpha Zero,這些驚艷的迭代速度及演化能力,其實都來自大量試錯調整再投入,創業何嘗不也是?
台灣在實驗教育領域的立法進展與多元程度,在亞洲位居第一,但細究實驗大學的相關條文,仍充滿「管制」思惟,距離真正開放仍有一大段路。
低薪與資源匱乏,造成學者與學生逐年出走,台灣學術與產業競爭力岌岌可危。 正視人力危機,才有機會創新創業與產業轉型。
台灣即將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每年平均看病27次,高出歐美國家許多。 但人老了真的得常跑醫院?從看診形態、領藥程序到預防醫學,台灣應再多設想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