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89筆,顯示第4頁/7頁
比爾.蓋茲認為:「2022年全球最大隱憂,是人們對於政府的不信任。」 如何致力於讓社會、企業、環境朝正向發展,不如先當個有能力「相信」的人。
公投即將登場,卻鮮少看到企業參與討論,但無論是能源、永續、環境、社會等,都已經是企業無可迴避的題目。
管理上只靠著制度與規則,最終防弊大於興利,而在創業的過程中,如何讓每個決定能產生正向的連鎖反應,需要團隊彼此相信的力量。
過去家庭農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在現今備受挑戰,尤其是準備轉型為「農業企業」的牧場。 轉型的不只是設備,成功讓經營思惟「換腦袋」,才算得上成功轉型。
從以小農之名再到小農專區,市面上充斥各式換了新包裝的農產品,讓「小農」頓時成了感性卻沒有內涵的口號;唯有聚焦「好農」,才能穩固建立民眾與農民間的信任。
智慧農業不只是添購科技設備,從「榨乳機器人」來看,如何從根本改變畜牧思惟,才能真正為產業共謀福利。
疫情籠罩,餐飲業受害最深,但它們並沒有因此而敗下陣來,手搖飲、甜點店、早餐名店甚至米其林餐廳,大家各尋出路,在困境中創造商機。
相較過往的榮景,餐飲業是疫情下的一大重災戶,此時也正考驗企業經營的生存成敗,透過《無限賽局》書中「先有意志,再談資源」的思惟,讓我們撐住彼此、撐住台灣。
疫情升溫,我想用夥伴智元的故事,讓大家看見一線醫護人員在疫情下的真實日子。 同島一心,期許大家多點理解、少些責備,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台灣加油!
台灣的獸醫,不患不足、患不均。 資源嚴重傾斜於犬貓等伴侶動物的現況,牽涉到的問題,甚至包括食安。
不論是像許多台企從代工走向品牌,抑或是如台農從品牌走向代工,若能充分了解自身產業優勢與定位,並勇於創新,便能掌握成功關鍵。
透過不斷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將走到哪裡?」來省思企業的願景與使命,並融合人文價值與科學數據,才能避免機器式的思考,以更宏觀的角度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