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龔建嘉

一個不務正業的獸醫。 和夥伴共同創辦「鮮乳坊」,期望翻轉台灣酪農產業的困境

文章列表 92筆,顯示第7頁/8頁

成為更好的企業

因為對社會有感,希望在能力範圍內讓世界更好,有愈來愈多的企業致力回饋公益, 並透過不同檢視工具,省視自己營運的腳步是否符合相關精神,成為一家更好的企業。

那一天,與江振誠主廚對談

2025年,台灣酪農業將迎戰零關稅進口的紐西蘭鮮奶, 酪農們必須硬起來,加速產業的升級,才能找出競爭優勢,因應進口鮮乳的衝擊。

地方創生 重要的是能留下什麼

行政院喊出今年是創生元年,但也別忘了已經存在的產業, 例如正面臨外來市場低價競爭的酪農產業。

讓改變被發現,讓影響被看見

企業的社會影響力也能用會計準則量化,反映出企業的付出能給予社會實質的幫助; 鮮乳坊、第一社會企業獲得英國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審核認證,證明努力是有意義。

企業盡社會責任,從採購做起

採購社會企業的好產品,能滿足需求又盡社會責任; 路易莎咖啡日前勇奪經濟部「Buying Power」獎,成為企業的好榜樣。

優席夫與地方創生

畫家把老家變身咖啡廳,用店外金色稻穗之美,讓人上癮而不忍離開。 台灣的地方創生怎麼做?一個咖啡店,或許是個好起點,畢竟越在地就是越國際。

讓好農思惟取代小農經濟吧!

小農與其單打獨鬥,不如合作打群架,透過資源串聯讓品牌平台化,讓好食材都能被全民看見。

當個環境改革者吧!

越來越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填鴨式教育已不再適用於快速變遷的社會,教育體制應培養學生擁有適應和改變的態度,才是孩子受用一輩子的技能。

農村的未來在哪裡?

進入老化社會的日本,早已興起各類型地方創生案例,同樣步入高齡化的台灣可借鏡學習,讓政府喊出的2019年「地方創生元年」不再只是口號。

面對天災 農民需完善保險制度

連日大雨,牧場陸續傳來災情,預期未來動物疾病疫情將接踵而至,唯有完善的畜牧保險制度,才能保障這群將面臨災損的辛苦農家人。

通路商攜手小農 打造食物信任度

近兩年來,台灣通路商嘗試與小農合作,推動在地化、友善土地或動物福利等產品,透明的生產過程,也讓農民、生產者能被看見,藉以重建消費者對台灣食品安全的信任。

社會創新需要規模化

社會創新」成了一個新議題,各界正透過任何組織形式串聯; 然而,只是創新還不夠,還要達到規模化,對社會才能產生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