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90筆,顯示第5頁/8頁
透過不斷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將走到哪裡?」來省思企業的願景與使命,並融合人文價值與科學數據,才能避免機器式的思考,以更宏觀的角度做出決策。
公司經營過程常被雜訊干擾而影響判斷,甚至忽略真正重要的事情,不妨以經典名著《小王子》裡的單純眼光來思考、沉澱,讓未來視野能更清晰。
跳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資本主義,將員工照顧、友善環境等面向納入營運考量,發揮共享價值、建立更包容與永續的經濟,成為「對」世界最好的公司。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遵循先取得、再製造、後丟棄的線性經濟,加劇了全球暖化。 如今,循環經濟變成時代要角,提供新的可能,讓永續不只是使命,還發展出獲利模式。
加入自由貿易協定是國家發展的必要,人民願意配合,政府也應建立溝通平台。 於此之下,用企業經營的方式看待家庭式農業,才有機會聘雇好人才,達到永續發展。
農業新發展有很多經濟效益外的項目影響產業動態,需重新思考產業價值和永續性,並結合科技、法規、教育,才能改善過去被輕忽的問題。
貿易開放與否,在產業發展考量下,農業往往是被交換出去的籌碼。 從國家整體戰略方向來看,農業的國家定位在哪裡?
台灣城鄉教育資源落差一直存在,以獸醫系來說,絕大多數學生來自都市,自然未來也以都市執業為目標,導致鄉下獸醫師長期不足,造成城鄉差距的惡性循環。
連鎖量販店家樂福不僅收購了頂好超市,還從去年起在台灣開設「影響力概念店」,要宣導愛護環境理念、販售環保商品,從通路端的影響力來推動友善環境的消費觀。
當年決定從台北搬遷到雲林虎尾,理由之一是鎮上有誠品書店。雖然離大都會區很遠,但是離理想中的生活很近。
在這一段限縮封閉的時間中,不僅工廠停工、供應鏈斷鏈,「斷糧」問題亦浮上枱面。未來台灣要如何強化農業發展、提升糧食自給率,國際定位又是什麼?值得深思。
民間發起募資,要向國外說明台灣價值,達成一天之內達標的創舉,有讚賞也有批評。可貴的是,這項行動還體現了民主、開放與效率。此刻不需要超級英雄,而是更多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