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芳 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 專長領域為創意產業與創新管理、組織理論; 曾發表《巷弄創業家》、《創意心靈》、《管理心靈》等專書。
星巴克在造成功的關鍵為數字『一』:每次只為一名顧客、一杯咖啡、一個夥伴或是一次體驗,強調以『一』為核心的人本企業。
星巴克是一個40歲的集團企業,可以向80歲的Coltelleria G.Lorenzi單店學些什麼呢?
浩漢的競爭力在於「設計系統」的管理,很早就建立設計案的知識管理體系與跨國跨洲交流體系。
繼羅林斯、赫德之後,如今蘭奇也下台一鞠躬,這反映變革因應新局的決心,而能否突破困局,有待時間證明。
精品品牌的符號權力(semiotic power)點燃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因子,知名度愈高,普及度愈低的精品,其象徵價值就愈高。
西門紅樓運用在地文化條件語文創特色,打造了一個宜居宜遊創意程市與觀光程市,帶給市民與遊客無盡生活樂趣。
在企業競爭戰略上,「跨界」可以是「死生之事,不可不察。」一邊執行,一邊應變,隨時檢視戰略與對手作為,以維持戰略的彈性。
引爆熱潮的優衣庫,歷史上充滿了「早輸‧小輸‧常輸」的經驗,但一兩場戰役的輸贏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企業能否打造變形蟲組織。
優衣庫這種創新型企業,能再第一時間即時制止損失,尋求快速痊癒,就是經過了重重失敗,並在失敗中學習成長的公司。
創造的事業猶如一程又一程,在陌生未有海圖的海域中探索前航,「追獵」蘊藏知識寶藏的金銀島。
渴望是所有成就的起始點,不是希望,也不是願望;而是一種超越一切、渴望新知、悸動心扉的熱烈渴望。
台灣若只是著眼電子書硬體,將來也不過就是一個毛利率低於5%的電子產品製造業務。
京都的創新生活,不只讓我們對這個創意程式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對台灣規劃推動文創產業與美學經濟帶來了許多深刻的啟示。
當環境變遷時,厚基企業為求敗部復活,他們也會從「垂直思考」切換到「水平思考」,因而不只具備「核心能耐」,更擁有「動態能耐」。
當由本土性、本地性風土的封閉區域,醞釀出獨特的經營文化躍上世界舞台時,反而因其徹底本土化而更能打開全球化市場。
撒下正向的種子,不斷耕耘自己內心的庭院,不斷克服人內在的「心裡荒廢」。我們都要修鍊擴大自己的心量,成為頂天立地的大人。
台灣的「優質宅男」(重技術研發、重價值創造,如宏達電)們得思考,如何成為「型男」(以技術深度,結合創意服務與內容,如Apple),力抗價值破壞者(如聯發科、鴻海)的強悍侵略。
洋傘、雞蛋、豆腐、旅店等傳統產業,也能以專注講究的藝匠精神,創造讓人印象深刻的經營績效。
要成功創業,與其問鬼神卜蒼生,不如徹底認識自我,盤點自己資源條件。從能掌握的資源基礎出發,活用當下累積掌握的戰鬥條件。
封閉帝國式的內部創新模式,勢力正向下沉淪,而開放市集式與天下英才「共創」的新勢力在上升啊!
不再只視大陸為「世界工廠」,更把它當成耕耘市場的機會窗口,而且走的都是Value Up路線,這是華南中小型台商勝組的共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