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來看四個動詞,四個表面上看來沒有關係的動詞:discuss, contact, approach和 lack。這四個動詞其實沒什麼關係,但是今天把它們擺在一塊,是因為它們同屬老中最容易犯錯的英文,而且這種錯經常是不自覺的錯。
文章列表 共588筆,顯示第22頁/25頁
Josh是一個在台北的沙發客主人,時常透過接待世界各地的朋友,有次他的沙發客們要離開了,對方說了句"Why don't you pay us a visit next time when you come to the States?"Josh還以為他們說下次要他幫忙出旅費,趕緊說"no, no, no, I don't have money."結果是Josh把人家的善意完全搞錯了。"Pay someone a visit"就是拜訪某人(visit someone)的意思。
很多專業人士都覺得,正式的商業英文沒有那麼困難,但吃飯聊天這樣非正式場合的英文,反而更難招架。Jack有一回和老闆一起與國外客戶吃飯,正要開口問"What do you want to eat?"結果老闆先開口問了:"What do you feel like?"前一句文法雖然沒有錯,但聽起來就太直接,後一句相對就自然許多。Eat雖然是「吃」,但在某些情況的搭配下,並不合適那麼直接就用eat。
有個專案進行了好久,終於大功告成了。Zack在工作報告鬆了一口氣:"I'll end this project by Friday."意思是「我這禮拜五之前會完成這件事」。
在會議裡聽見別人說:"I'm in the hot seat",意思是面臨困難決定、處於一種困境中或面臨麻煩,有點像是熱鍋上的螞蟻那樣困窘,原意來自於某些國家在處決犯人的方式,是讓他們坐在一張通電的椅子上進行處決,那張椅子就叫做"hot seat"。
聽到一句"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別急著掏出手機打開Line app,人家是在問你,「是做哪一行的?」以下列舉了跟商務溝通有關的「5條線」,聽到的時候,請先停頓一兩秒想一想,別一下子就做反應。
每種語言都一樣,有「實」也有「虛」,「虛」指的是有些句子或片語沒太大意思,不說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只要是native speaker的溝通,就會不斷地出現這些元素,中文不也是一樣,「我就說吧...」「信不信...」「恕我冒昩」這些虛話不是傳達訊息,而是製造情境,以下美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各位看看吧!
總經理催促祕書Amy出去幫他買咖啡,他最後補了句:「On the double!」Amy不禁疑惑,是要濃縮咖啡加倍,還是要買兩杯?其實總經理是要她動作快一點。
羅傑道森(Roger Dawson),有全美首席談判家之稱(America's Premier Business Negotiator)。他最富傳奇色彩的談判是讓伊拉克總統海珊釋放人質。身為一流的談判高手,道森可不把在談判桌上取得己方最大優惠條件當成談判目標。他倡議的談判理念,是創造「雙贏」(win-win)的局勢。
CJ要想從本土企業轉職外商,但又擔心自己英文不夠流暢。嘆了口氣,他對外籍顧問說:"My English is poor."顧問回答"Don't sell yourself short!"用poor來形容自己英文並不恰當。在此提出這個例句,一來是因為short這個用法值得學,二來對自己英文不夠有信心的人,它很有意義。
這六句話都很簡單,它們的作用是,講了這句話,自然就有會有源源不絕的話跟著流出來。要注意,這幾句話,不要直譯,直譯就不自然了。怎麼在對話中用這六句話呢?我們一起讀以下對話,記得很牢,時不時就出現在口語中,就不怕找不到話聊了。
西方和東方人對時間的感受不太相同。Kevin的客戶請他在周四之前寄出報價,客戶說:"Please send me your quotation before Thursday."Kevin本來打算周四寄出,結果到了周四中午,客戶又來催促。咦,不是說"Before Thursday"嗎?今天就是Thursday。原來雙方對"before"認知有誤差:
Jerry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事們con-call,開會開到一半聲音沙啞,感冒得吃點藥,於是很有禮貌地說了:“Excuse me. I have to take drugs.” 突然一陣安靜,他就知道講錯了。Take drugs最常見的解釋就是「吸毒」,當然,老外最常用use drugs來指「吸毒」。但為了避免人想入非非,服藥就用「take medicine」。
「有一次做完簡報後,我問現場外國客戶有沒有問題,隨口說出:『Do you have problems?』看到老外臉上狐疑了一下,才會過意;這句話應該要問成:『Do you have questions?』。」問別人「有沒有problem」,相當於問他,你腦袋有沒有問題啊!很糗吧,這是一個學生告訴我的真實故事。英文裡有很多「差一點點」的字,在中文裡差別很大。以「問題」來說,上課提問的問題是question,出了麻煩的問題卻是problem。我今天遲到的「原因」是reason,但是這場意外的「原因」卻是cause。這些細微的差別,其實都藏在字的「血統」裡,我們一起來看幾對分道揚鏕的兄弟!
Mark去紐約出差,聊完公事和同事一道去酒吧,吧台的人問他"What's your poison?"他一時情急,剛要脫口說"I don't have poison."還好同事向他解釋,要不然就糗大了:
有學生問,有個大熱天匆匆忙忙走進辦公室,隨口就說"I am hot",說了之後,覺得很不安,她看了一眼四周的外籍同事,心想「他們會不會以為我在說自己很性感?」同事都沒反應,她很擔心,這樣說會不會造成誤解呢?
在英文教學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你問學生:「你覺得自己英文哪裡不夠好?」你會得到兩種完全相反的答案。一是,「我講的英文太長。」二是,「我講的英文太短。」回答「太長」的人,英文基礎多半不錯,講得出來,但就不夠準、不夠俐落。回答「太短」的多半英文比較基礎,還在求生階段,會用單字或簡單句。很巧地,剛好幾位外籍顧問最近提出一個觀察,覺得中式英文經常比較"redundant"(冗贅),像讀書reading就可以,但很多人會說I am reading a book;或是說restaurant owner(餐廳老闆)即可,但我們說"people who own restaurants."句子冗贅主要是詞彙量太少,找不到適當用字,我們來看更多例子:
客戶來公司討論交貨事宜,總經理還在外頭來不及趕回,便電話指示生產部主任Eddie先「sit down with him」。等到總經理回到辦公室,只見Eddie與客戶坐著閒話家常,相關討論沒有任何進展。
你看HBO電影嗎?你讀Huffington Post嗎? 你喜歡Discovery頻道嗎? 我們常常告訴學生,所有英文聽說讀寫的場合,假如可以,請拿一本小本子,遇到好、有美感的字就快速寫下。什麼是好字呢? 我們綜合了多位中外籍老師的意見,英文字美不美,該如何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