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88筆,顯示第1頁/6頁
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由威權、沒有國際政治與金融地位的亞塞拜然主辦,且在出資大國領導人紛紛缺席下,恐怕無力找出彌補低碳資金缺口的解決方案。
排碳付費起徵點的價格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制度趕快上路,讓各界趕緊因應不會有回頭路的挑戰。綠能開發走到極致,跨海投資勢成必然,歐洲多國別無選擇,台灣自不例外。
企業ESG演進的過程,走到窮則變,關鍵多在於沒有正確認識、沒有信念、沒有已屆極端危險的危機意識;遺憾的是,窮則變的「窮」將更窮,而「變」的阻力將更大,「反ESG」的呼聲給台商不少開倒車的助力。
隨ESG意識抬頭,企業應揭露治理、策略、風管與績效指標和目標設定的永續資訊。 目前上市櫃公司董事會有實質監管這些議題的治理,卻是少之又少,在其位怎可不當責?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數據指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於六月再破新高。 「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顯示,二○一○年後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現「減碳不減」。
ESG是公司治理與傳承、選擇接班人的關鍵,不過,有些經營團隊的眼界跟不上領導人前瞻思惟,落差一直無法填補。
多家境外基金公司主管向我反映,ESG基金在台前景堪慮,與機構投資人及零售通路的溝通成本太高,相關從業人員認知太弱,短線「不可能犧牲投資績效」的信念依然堅定,封殺了我們要好活的長線可能。
環境(E)與治理(G)向來受到諸多法規、政策及評鑑督促,但社會(S)領域卻不然;模糊、淺薄、窄化一直是企業在S上投入的特性。
低碳淨零是企業與社會必經的轉型之痛,議合是一種藝術,只能耐心謙卑,不能傲慢,要催化變革的氛圍與意願,將信任轉化為創新的力量,這樣的人設或可做為相關人才檢視條件。
台灣不出產原油,加油站賣的油比超商的水便宜;身為全球電動車關鍵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國, 車種低碳轉型里程碑卻沒個譜⋯⋯若不用標竿分析,加碼有利點,規避有害點,低碳淨零永續是「門都沒有」。
進入2024年,全球經濟依舊疲軟不振,企業推進ESG仍面臨許多現實考驗; ESG的內化,若不能與公司未來產品與服務、營運管理結合,絕對是空的、表面的。
台廠因ESG績效不佳而掉單已時有所聞,2024年ESG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仍將持續強化。ESG有沒有真正落地,都到了必須用貨幣化給出交代;有做能說,且剖出個道理來,無一產業可以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