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131筆,顯示第9頁/11頁
創造力是指組合不同元素而產生新奇,並且有用的觀念之歷程。
從電視節目、書報雜誌、廣告甚至教學,都在鼓勵自戀的行為;社會心理學家也驗證社會中越來越自戀現象。
位高權重者對他週遭所發生的事情缺乏敏銳,不易傾聽別人意見,也比較不會不恥不問。權位越高,自我感覺也越好。
近年來,設計思考之所以成為顯學,就是重視使用者角度,也就是設計思考的第一步驟,是在發揮同理心。
在提倡文化創意產業、教育創新、社會企業、創新服務的時刻,政府應該與業界創造平台,採取參與者中心的聚會典範,以觸發實質的跨界合作。
辣媽媽的成功不在直接的經濟效益,卻因其提供創意。演出和分享的平台,產生了社會影響力而儲存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活水。
一個人要送十元給每一個台灣人,他總共需要二億三千萬元,如果每一個台灣人都給他十元,他就擁有二億三千萬元。對小鎮的人來說,兩者都很困難;但只要三十五萬元,就可以成功地舉辦一場對兒童來說非常有意義的公益活動,困難度相對減少。小鎮裡有不少的個人或團體,都可以獨自捐贈三十五萬元;但如果全鎮的人合力捐贈,不僅困難度減少,意義也更加非凡。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希望是期待正向結果的意志,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尋找方法以實現願望。
世界經濟論壇(WEF)在二○○五年,開始成立培養下一代具有專業且圓融的全球領導人之計畫,每年招收大約二十五名來自世界各地,已取得了頂尖大學碩士或博士學位,且具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
有些企業界人士抱怨台灣沒培養出所需人才,因中小學過分重視考試和升學而把孩子送到國外,希望企業界「坐而怨」不如「起而行」。
台灣民間的創造活力,必須在政府的明智決策下建構創意及實驗平台,注入藝術新血,讓文化創意產業可以源源不斷地成為產業活水。
台灣、美國、中國和歐盟怎麼會突然串聯起來?原來都是因為創造力的關係。幾乎每一個先進和正在崛起的國家,都爭先恐後地盤點其國民和學生的創造力,尤其在IBM對六十個國家、一千五百多位CEO的調查發現,認為創造力是未來領袖最應該具備的能力之後,創造力的培養更被認為是刻不容緩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