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吳靜吉

吳靜吉
政治大學教育系名譽教授、科智所兼任教授、 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創造力講座主持人、 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 代表著作為《組織中的人際關係》、《青年的四個大夢》等書。

文章列表 131筆,顯示第11頁/11頁

Susan Boyle事件的啟示

當時,看到Boyle的扮相和年齡,評審委員及觀眾似乎都在期待她出糗,但她才開口唱了一句,現場觀眾就歡呼連連。

「貓的天堂」反映30年的社會變遷

今日漫天叫想的創意需要合作,創意需要在地化,創意可以產業化,再1985年那時的娛樂事業都做到了。

藝術是科技想像力的活水

如果肯定藝術的科技創新與人文藝術結合,以及想像未來的教育能夠落實,台灣未來的希望似乎可以從此開始。

紛亂時代的快樂追尋

在景氣低迷的時代,追逐快樂變成了社會運動,而以尋求快樂幸福、提升創造力為主的正向心理學,也在這個氛圍下更加蓬勃發展。

政府如何領導創新?

政府也許不必成立創新部會,但如何建構統合機制讓創造力和創新政策發揮最大效益,成立國家創新基金會和歐盟的作法都可列入參考。

創意的周年慶活動

不同元素混搭的結果,是新奇的、獨特的,而且是適當的、有意義的,這,就是創意。

歐巴馬的自我追尋

歐巴馬也曾經迷失自我,在高中的最後兩年他學會了「不在乎」,似乎在努力證明自己和其他自我混淆的朋友一樣,只是個不幸的黑人。

台灣是家鄉 世界是校園

為了因應全球化競爭,重視創新的國家都在努力擴展國際視野和加強外語能力,這些國家有不少創新作為,值得我們參考。

學學法國的創意教育

透過藝術體驗創意與美感,讓孩童從小玩創意與體驗藝術,大多數的人將來不會是專業藝術家,但他們將成為藝術生存與發展的沃土。

發揮創意,悅納老年

歐美國家多數已成長的模式替代遺憾的角度來看待老人,研究顯示,積極投入藝術創造力計劃的老人不僅長壽,有創意且快樂。

藝術與企業管理

在研究所或企業界上管理心理學相關課程時,我偶爾會使用「角色澄清與發展」的活動,參與者在回答「如果不必考量任何因素,你還有什麼角色最想扮演?」的問題時,「環遊世界旅行者」和「藝術學習者」是最常出現的兩個答案。每個人的藝術學習都非常具體,例如重新學習高中聯考時放棄的小提琴;一直想學而沒有機會學的芭蕾舞;當然也有人結合旅遊和藝術的兩種角色,例如地中海攝影之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