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曾任台灣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達16年, 現為政治大學MBA及EMBA兼任副教授,為我國推動企業社會責任、 永續性報告、社會責任投資、碳揭露、企業永續策略及碳管理的先驅。
世界經濟論壇甫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前五大風險皆與環境議題有關,人類還沒自覺大自然反撲將至,往後,或許還有許多未知的風暴襲來。
走過2019年,氣候變遷愈趨惡化,全球碳排放量仍居高不下,對抗暖化,全球要減碳、政府要稅改、企業要轉型,而台灣,更要大步向前行。
投報率是投資人關注及投入相關市場的一大理由,而衝擊投資所帶來的外部利他效益,更應納入投資績效衡量。
瑞典16歲少女格雷塔,桑柏格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對世界領袖大聲怒吼: 「你們好大的膽子,敢毀了我們的未來」,再次激起全球對氣候變遷的認識。
由181家企業組成的美國企業圓桌會,近日發表聲明,承諾企業做決策時應考量到所有利害關係人, 包含顧客、員工、供應商及社會,並以長期價值取代短視近利,進而創造更美好的社會,世界才得以為繼。
產業發展帶來日益擴大的環境負荷,是消費與生產必須正視的議題。如同快時尚讓全球紡織成衣業紛紛轉型永續,接下來,「便利卻不環保」的零售業也將面臨轉型改革。
從一些社會企業的公司或品牌名稱,可以一窺這些新型態企業背後的社會目的, 純奶PUREMILK、老實茶Honesty Tea等產品命名,正凸顯著現代食安的窘迫。
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 ,創人類史上新高; 如果台灣對於世界低碳壓力的警訊,依然處變不驚,將愧對未來世代。
在新加坡,我看見當地社會企業為弱勢族群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創業家們的初衷與堅持讓我感動,雖然只為城市點上一個小光點,但將來會是塑造城市新希望的力量。
化石能源主宰科技文明上個150年,也帶來氣候轉變的重大影響, 在環境正義與維繫人類文明的前提上,綠色低碳新能源將是下個150年的新希望。
數位科技或許是解決環境社會問題的解方,台灣是資訊科技大國,代工終將走向微利的盡頭, 有溫度的數位化,也許可為台灣企業帶來前進新市場的春天。
去年年底發生的兩起兒虐事件,引發社會大眾憤慨,成為敲響台灣兒保的警鐘; 國家若端不出防弊與善後的有效舉措,人民的不滿接下來就會用選票來表達。
全球生態系快速退化,要熬過全死路一條的生態風險,就得變革轉型, 問題這麼大,藥方得夠強,不漂綠不漂藍,就得真做事,做對、做大、做出影響力。
東日本大地震之後,積極的日本企業以「永續」作為商業策略,其核心價值是「人」。 台灣的好壞也都在人,日本羨慕我們的開放與活力,如何將之轉變為籌碼?值得深思。
許多國際分析師共同觀察到,衝擊投資的國際發展已達空前盛況,善資本、綠資本、暖資本的崛起,驅動著企業朝向新營運思惟發展,他們終究要面對ESG這道關卡。
媒體報導找到了社會亂象,但還需社會共同找出問題的核心,再將解方融入商業模式,才能共同解決社會問題。
氣候異常現象日趨頻繁、社會弱勢族群需求浮出檯面,新藍海市場置身於前,是時候由台灣企業結合自身科技優勢闖出一片天來。
全球飲料巨擘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等相繼投入社會創新,不但為社會重新找回「食」的美好,也創造新客群,再造企業永續。
農作產銷失調、接連爆發的分屍案件 ⋯⋯,各種社會風險接踵而至,台灣需要更多、更大的正向救火衝擊,引領台灣走向絕對的好。
一名記者採訪巧克力產業時,發現低價剝削勞工問題,因此成立專產巧克力的社會企業,15年後,它成為荷蘭知名食品與生活消費品巨擘最關注的競爭者。
才剛落幕的衛生紙之亂,充分反映我們這個怕漲社會背後說不出的恐懼。 是怕受影響的恐懼,阻撓了判斷?還是要造成特定影響的判斷,操弄著每個人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