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113筆,顯示第5頁/8頁
你一定會在某個地方遇見真正對你有幫助的人,你將會慶幸有機會遇到他們。和那樣的人在一起,你不需要勉強擠出虛偽的笑容,也不需要附和一些無聊的話題,更不需要一起說別人的壞話,或是擔心對方曲解你說的話。
你不是因為「一個人的狀態」,而是因為覺得「一個人很悲哀」的想法,讓你對孤獨感到痛苦。
形單影隻就是不好,就是很丟臉,就是很沒面子?
盼望當孩子大了,離開學校的時候,回想到我的時候,嘴角能露出悠揚上升的線條。我想,這是對一位老師最佳的禮讚了吧!
有時候,在努力認清事情的本質之前,我得緩一緩,先爭取一點時間認清自己。
孩子要先意識到一個「好的自己」,然後才能從這個自己出發而感覺自責吧!
當你滿十八歲生日的那一刻,你也許「成年」了,但你不會突然就「成長」了。成長,是經歷過一些事、有了一些領悟、獲得了一些啟發,並對生命採取了另一種高度的眼光。
是非判斷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透過學習與辨證,逐漸累積清明的視角。但真正成熟的界線,或許只能靠孩子在「禮貌與衝撞」的經驗中,學會尊重和感謝吧?
每一個人身上,必然有幾個值得你學習的事物;但前提是,你得先尊重他,才能看見那些事物。如果你不尊重一個人,你會視他為透明人、障礙物,或視他為令你眉頭一皺的風景,甚至會妖魔化這個人。
我們總是費力地想帶領孩子把心裡的話說清楚,但麻煩的是很多時候,其實我們也只是「習慣」這麼說,並不真的清楚自己心裡的話是什麼。
在現代的校園中,帶著學生學習道歉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道歉是一件美德,但前提是知道為什麼要道歉,而不是為了道歉而道歉。不懂得道歉的人是可笑的,因為他眼中只有自己,他有個如水壩般高漲的尊嚴,認為只要說聲sorry,水就會崩堤而出,尊嚴將覆水難收。
從他律到自律,需要相當程度的認知和語言能力。即使再誠懇,要「把話說清楚」確實不容易。孩子的語言能力不足,成人則是節奏太快,我們多半都對「說清楚」這件事無能為力。那麼,能不能先不急著讓孩子以紀律來處理衝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