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疇 曾在台灣、新加坡、美國、中國創業已逾30年, 涉及教育、數位出版、風險投資、區域經濟開發等領域。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與中國無關》、《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作者。
台灣人享受了18個月的世外桃源生活,產生了「狀元情結」,卻忽略了病毒的威力,當政府內務、外務的功過,被攪和成一件事,難以理性決策,這就是台灣的現況!
中小企業是台灣就業主要來源及財富分配的重要機制,但語言國力的薄弱,相當程度導致了出口競爭力下降,再不補強,我們的中小企業在區域經濟圈內將逐步「村落化」。
宮廟可成中共顛覆台灣民主的統戰據點,也可為台灣抵禦中共侵台的民防、心防堡壘。 正面所能發揮的國防、民防作用,不下於正規軍與後備軍人。扮演何種角色,存乎宮廟主事方一念之間。
在美國認清「中共不等於中國」後,開始挑戰它一黨專政的合理性,也賦予台灣新的政治戰略身分。 這真正嚇到了中南海,於是將對台統戰的心法由「統獨矛盾」換軌至「美台矛盾」。
美中經濟貼身纏鬥期至少一年,看三年也不嫌多,台灣政府及企業應有所準備,政府的挑戰在匯率,企業的風險恐怕在於政治嗅覺不足。
美國的債務貨幣化、各國央行正視主權數位貨幣的可能、漲破6萬美元的比特幣⋯⋯ 若從10年後回望此時,我們會如何評價這一切?
疫情席捲全球,台灣表現成為亮點,社會焦慮感與危機感偏低,是好,也是壞,正當各國經濟走出低谷、生活重回正軌時,台灣,可能相對就是原地踏步了。
歷史上,結構性危機集中爆發時,最有效的解方、但也是最愚蠢的方案就是戰爭;台灣如何憑藉不長的現代歷史背景,面對大型轉捩點的挑戰,將是掌握未來的關鍵。
當貨幣無錨化之後,經濟體系被金融怪影牽著鼻子走,等到隱形負債要靠大幅減資才能解決時,問題就不僅是金融問題,也成為政治問題。
美國稱台灣為Taiwan還是R.O.C.,對台至關重要,在美台交往限制解除後,台灣親白宮還是親中南海,都已無關緊要了。
中國企業家馬雲遭清算,大家都知道這是政治行動,台灣卻傾向用「金融邏輯」來解釋。認知框架若是錯的,那判斷肯定是錯的,我必須再次解釋中國的「權本主義」是什麼。
美國大選翻攪出了幾大足以動搖國本的問題,台灣從中可以學到許多東西,至少,我們已理解到「三權分立就是民主」,是不充分的。
美國大選投票過後,川普與拜登之爭的風風雨雨,至今仍未平息;這位以精英主義對上平民主義的人物,說穿了,僅是大歷史下一個對號入座的人。
民主不可脫離一人一票、言論自由與法治,否則獨裁主義將如影隨形。而精英路線與平民路線之間的權力制衡,不管在台灣或美國,都是民主存續的關鍵。
貨幣數位化不是問題,但若結合上積分制,人民幣數位化問題很大。 毛澤東的人民公社變相復興,人民的言行思想皆可化約為數字,可調可控,亦可抹平。
當下是美國各色公民重新思索「我是誰」的時刻。 今年的美國大選,人民必須在國家主體性「打掉重練」和「任其演變」中選邊站。
在中美貿易戰加速延燒,以及新冠疫情打斷全球供應鏈的背景下,台灣得正視美國經濟痛點,並適時伸出「援手」,藉此提升台美之間的協作力。
幾十年來,台企如同頑童般,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如今,面對美中貿易角力愈演愈烈,台灣如何「轉大人」扭轉經貿結構,將是足以影響未來的大事。
對美國而言,台灣還不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需要別人扶一把。最直接的方式是與民眾溝通,而看看AIT最近動作頻繁,大家應懂得個中道理。
一場戰爭啟動後,迎接的是勝、是敗,抑或同歸於盡,多是經過縝密精算的;活在美國經濟制裁的亂世中,台灣政府與企業應未雨綢繆,讓連帶傷害降至最低。
全球法定貨幣體系(Fiat Currency)的信用基礎,現正處於極大動搖中,建議政府及央行啟動「法幣危機漢光演習」,且至少包含四種極端想定,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