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疇 曾在台灣、新加坡、美國、中國創業已逾30年, 涉及教育、數位出版、風險投資、區域經濟開發等領域。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與中國無關》、《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作者。
每次選舉,都是台灣社會的發燒期,病因分為外患及內憂;解決外患問題操之在人,內憂的解方卻是操之在己,賴不到別人。
現在的中國,在財富與權力分布上,社會底層往上層移動的通路出現堵塞,完全無法流動;上下兩層以權力區隔,淪為一個永無交集、平行存在的「二字型」社會。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史,可視為一場「國際接軌」史,因黨內高層多少都與西方金融圈打過交道。如今,內外交困的習近平會選擇屈服妥協,還是以激烈手段與洋派、華爾街派決裂,他的下一步令人關注。
台灣經濟與中國高度相關,若對岸金融山崩,實話說,我們禁不起這樣的泥石流衝擊,一般人對此或許只有懵懂印象,但近年看到連專業人士都抱持鴕鳥心態,令人憂心。
當年,季辛吉的秩序觀,遇上尼克森總統的價值觀,直接形塑了今日台灣的尷尬地位。現在,川普四處打爛舊秩序,台灣要如何成為得利者,而非受害者?應是政府、學界應致力的方向。
終於出現候選人擺脫「土地掛帥」思惟,由「金流」下手帶動「物流」、「人流」,試圖救經濟。「內需幣」思路可以活化台灣的精力,最終一定轉化為法幣的GDP。
中國取消了22 個領域「負面清單」,放寬外資持股比率,對外商是一大利多;然而,投資賺了人民幣,能換成外幣出境嗎?外資總經理能和公司黨組書記平起平坐嗎?
政客不熟網路,與年輕人脫節,未來選舉將超越黨派,選價值不選口水。 青年世代靠腦力檢討台灣毛病,靠網路凝聚力量,攻占惡質政治體制。
北京政府近來瘋狂打擊、控制網路言論,使得老百姓不能調侃中國自己的現象,於是轉向調侃國外,唯一政治正確的娛樂出口就是痛批蔡英文和調笑台灣。
台灣人才做事實在,天然正直,而這正是今日中國機構中最稀缺的素質, 若要論「洗腦」,最終被洗的不是台灣人,而是一個台灣人潛移默化一百個周遭中國人。
在北京舉辦的美中貿易談判破局,美方提出的要求直接威脅中共執政的安全;至今習近平及身邊的決策體系還沒搞明白,美國打的不是貿易戰,而是一場世界權力戰。
風水十年轉,政治被放大到吃喝拉撒睡,甚至微信群組,中國網民自防火牆與世界斷線後,再被切自娛管道,終影響政局不穩。
中國加入WTO,搭上全球自由貿易通道便車,卻不讓西方發現經濟已甦醒了40年,川普是精明生意人,敢發動貿易戰,就是不讓中國繼續裝睡。
台灣經濟活力受到「中央以預算綁架地方/地方以選票挾持中央」等文化影響,問題重重。 然而,若無法跳脫目前的政府體制,要想重新找回活力,恐是漫漫長路。
台灣是淺碟經濟,民眾容易產生恐慌,需要政府的信用來維持平衡。 但政府的信用氣若游絲,全民搶購衛生紙囤積現象意味著民眾對台灣不安全感的加劇。
生態秩序正在變,台灣不用硬在「國際體系」找位置,台灣應該開始培育「生態制衡掛帥」的實力,以在下一波新秩序中擠入核心。
若以數字劃分世界政治狀態:1代表集權,4至6為假民主,10是真民主,那麼當前的台灣應為6,只要還不是真民主,仍有可能往集權的方向移動。
個人與家庭為動力的美國夢、一帶一路為彰顯的中國夢,還有俄國夢和歐盟夢,在四大夢境驅動下的世界,台灣身在其中如何因應局勢?
中國近日將設立全國徵信平台,阿里、騰訊皆需「上繳」客戶信評紀錄,失去數據主控權就如老虎被拔掉牙爪,阿里、騰訊的股價卻波瀾不驚⋯⋯
一人一票的簡單民主,加上法治和言論自由,才能形成權力制衡的鐵三角。 已經全面執政的民進黨能否掌握這三者之間的分際與制衡,將決定台灣命運。
中國在政府一帶一路、擴軍計畫等瘋狂投資下,使得銀行總負債接近GDP的4倍。而中共19大新班子的首要任務,將是把破漏的錢袋子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