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永堅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專任教授, 曾任政大公共行政暨企業管理教育中心主任, 研究專長領域是價格及促銷策略、消費者行為, 以及非營利組織行銷。
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後,可能不記得細節,卻會記得體驗的高低點;廠商設計服務流程時,多替顧客著想、增加更多選擇,不僅可提升滿意度,也有助業績。
傳統的消費決策模式改變,現在的廠商要掌握新形態的消費者想法,也必須具備多面向的能力,才能強化顧客的黏著度。
採取推式方法的傳統行銷,已經無法保證在對的時間點,接觸到對的消費者;廠商若不及早重新配置行銷資源、改變顧客忠誠計畫,可能遭市場淘汰。
在消費環境數位化、產品選擇多元的狀況下,消費者的思考方式可能是互動或循環的複雜流程,這也改變了傳統行銷學漏斗式理論的立論基礎。
傳統的行銷方式,廠商只要找到接觸點,就可以讓民眾熟悉品牌,進而購買;進入數位化消費時代,消費者選擇產品不再是線性思考,廠商又該如何因應呢?
送別人自己喜歡的東西,比送別人喜歡的東西,會讓彼此的親密感提升;禮物送太多也不見得好。掌握送禮的眉角,才能讓送禮者、收禮者雙贏。
運動的辛苦特性,滿足了從事運動的人吃更多食物的補償心理;如果把運動變成有趣的事,飲食控制將會比較容易。
消費者面對廠商的背叛,會漸漸淡忘其中的痛苦。若找到合適的替代產品,對曾經所愛的品牌忠誠度也會降低。
有些前衛藝術專案,或許無法通過藝術基金會之評審制度,但透過群眾募資平台,就有機會圓夢。這兩種管道是很好的互補方式。
網際網路興起和社群媒體的信用評等機制,讓陌生人間的分享更方便,風險也降低,因此分享經濟規模成長迅速。
願意與陌生人分享的物品,主要是不貴的、非個人的且容易替換的物品,例如工具、運動器材等。
韓國首都首爾市正推動共享城市計畫,有野心成為「分享經濟」的城市典範。
分享經濟能否繼續往前邁進,政府的態度是極為重要的關鍵。
分享經濟可能是產業發展的下一波動力,但也無可避免地會破壞既有的產業秩序,我們的政府和立法部門亟須迎頭趕上其他國家。
如何在產業創新、市場秩序與政府規範之間取得平衡,是分享經濟繼續前進的關鍵。
從社會、經濟和技術三個層面,來理解分享經濟為何崛起,你將認同這是一場消費形態的大革命,企業必須謹慎應對。
人們花費金錢買商品,卻有許多時間商品處於閒置狀態。有人掌握環境變遷,顛覆私有獨享為核心的消費形態,以使用而不占有為核心的交換。
延宕多時的政大校長遴選終於塵埃落定,經過兩次的遴選程序,在十八人次的角逐者中,選出財管系周行一教授擔任政大新一任的校長,這也是政大第一次採用新的遴選辦法產生的校長。
博士班的教育必須考量其他可能運用所學的機會。例如博士班學生發掘問題、抽象化、概念化的能力,應該也是政府或企業界所需。
高等教育機構在招募人才的程序上有些缺失,出現另一種血汗工作的形態,可能對招生已經困難的國內博士班雪上加霜。
如何衡量運動贊助的投資報酬率,進而調整贊助的組合,以達到最佳的配置,是企業必修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