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20年專業投資經驗,曾擔任基金經理人,也參與過私募基金的運作,偏好以創業者的角度看投資,文章深入淺出,常讓閱讀者有意猶未盡、茅塞頓開的感覺。
灌輸國際金融市場的兩個大水龍頭,一個是中東產油國的錢,一個是中國巨額貿易順差的錢,已出現枯竭斷流,恐怕變成抽水機。
購併,是市場功能的一部分,讓不重視它的經營者如芒在背,可以平衡過度悲觀氣氛造成股價低迷的困境,維護股東權益。
影響台股最大力量是外資,猜測馬習會對台股會產什麼影響,關鍵不在於我們怎麼看,而是要看外資與中國的反應。
要作多台灣不動產,不見得只有降利率這個辦法,只要放寬非台籍人士購買不動產的限制,就可以延緩供給/需求失衡的速度。
低利對股市的影響,一是大型股成為固定收益的替代品,法人的最愛;另一是市場交易清淡,可趁機撿便宜,從受法人忽視的冷門股裡淘寶。
台灣的品牌,燒錢做形象不在行,但深耕技術,卻有很強的競爭優勢。這次唉鳳CPU,台積電以技術完勝三星,就是很好的案例。
中國經過興奮的高成長期之後,無可避免要經歷結構調整的衰退,但只要市場有空缺,就是機會所在之處,而這正是台灣的強項之一。
以前說通貨膨脹會吃掉我們的財富,現在是通貨緊縮沒這問題,換成匯率在消滅我們的財富。
看比賽時如果坐前排的人站起來了,後面的人也勢必會跟著站起來。貨幣貶值時,各國也就跟著貶;大家都蹲下去了,市場份額又回到原點。
能在中國跟著北京政府,把經濟形態由製造改成消費的,會是未來勝利者。跟著趨勢,能把營運基地遷移到新興工業國的,是勝利者。
假如我們解決紅色供應鏈的威脅,不能提升到零庫存的水準,也就只是在第二級競賽中活下來,無法成為第一流的經濟體。
過去各國央行要控制通貨膨脹,現在則要避免通貨緊縮,畢竟就業機會的減少,比物價上漲的殺傷力更大。
歷經六年的打房,央行第一次轉彎,放寬不動產貸款限制,從打壓變成打氣,只是這個泡沫在爆破前就被洩氣了,反轉要費點勁。
中國經濟從快速成長到趨緩,造成全球產能過剩,創造新需求難度高,若能消滅舊產能來達到新平衡,就能早日見到光明。
從歷史看來,至少在華人經濟圈,跟著政府海底撈是很靠譜的獲利方程式,難道這次不一樣?
行情太好與太壞會讓人不願往前看,但是假要休、節要過、禮要送,不會因GDP好壞而停擺。景氣一定會循環,聖誕節會來,也會有再起的產業。
當投資人涉足股市,就在做資產配置的工作,其實只要想清楚採用哪種投資策略,對於行情的波動,就不用那麼緊張。
影響台股前景灰暗未明的因素有三,分別是國際局勢、美國的調息策略,以及台灣內部的政治風險。
中國分析師張化橋指出A股太貴不值得投資的觀念,但若他追蹤的是重視股東權益的台灣股市,應該會提出不同的建議。
中國A股跳水,頂多只能算上雙拼或三拼冷盤而已。最根本問題是,我們想賺什麼錢?想搭財富交通車,還是激情的過山車?
不打怪,也不買冷氣的,可以想想假如暑假要出去玩,會找哪家旅行社?會住哪個旅館?一樣有暑假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