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20年專業投資經驗,曾擔任基金經理人,也參與過私募基金的運作,偏好以創業者的角度看投資,文章深入淺出,常讓閱讀者有意猶未盡、茅塞頓開的感覺。
中國A股跳水,頂多只能算上雙拼或三拼冷盤而已。最根本問題是,我們想賺什麼錢?想搭財富交通車,還是激情的過山車?
不打怪,也不買冷氣的,可以想想假如暑假要出去玩,會找哪家旅行社?會住哪個旅館?一樣有暑假概念股。
要做中國股票,先把經濟成長率因素擺旁邊。A股的大型股還沒表現,端午節的殺盤只是防空演習,讓大家習慣新時代的走勢。
困難是閃不掉的,只能迎頭而上去克服。對於投資人而言,與其跟著媒體憤憤不平,不如把這當成篩選優質公司的好機會。
類似航空公司這種資本密集的行業,會被利率牽著走,影響程度甚至比油價大。廉價航空也是在低息環境下,才變得有利可圖。
中國股市現在的狀態像是精品級的現釀啤酒,台股反倒有陳年紹興的酸味,就算是台商公司要上市,只怕也要棄F股,選A股市場了。
發展中經濟體的對外投資,多是從國內匯出,而發達國家對外投資則多是盈餘再投資;錢從新興市場往成熟市場流,這和印象中,新興市場應該是資金需求者,並且以高成長來吸引外資的印象顛倒。
回顧景氣循環過程,央行體系十幾年前就想將利率調回歷史常態,只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原本的經濟理論與政策工具跟不上市場發展。
胡潤在中國這個半封閉的世界開了扇窗,讓外界可以窺見這個財富成長最快市場的模樣。比方說,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少有錢人?
貨幣政策轉向是重大事件,這兩年市場一直在擔憂,資金會被抽回。 可是擔憂就表示有心理準備,真等到事情發生,不算突發事件。
雖然知道本益比觀念不能直接用在選股,但這還是重要的指標,前幾回台股上萬點時,都是由所謂的三高股帶頭,這回顯然是不同模式。
投資決策有不同門派,各有參考價值,卻也都不是萬靈丹,股民們在選擇投資方法時,應掌握技巧使出合用招式。
個股的本益比參考價值不大,實務上大家都用別的指標替代,但用在整體市場上,則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要不要趁機買,就看信不信這個「錢多就是最大利多」的模式會不會重演。景氣一定會循環,股市也是。
品味的價值,縱然不能以「能賺多少?」來衡量,但這個優勢能以其他方式呈現。
萬點過不過,心理上的意義大於投資上的意義;而投資決策依據,不管指數在6000點或1萬2000點,都在於發掘未被市場正確評價的公司。
以前大家的政策方向一致,就是調整速度快慢與力道的差別而已;現在麻煩大了,美國擺明下一個動作是升息,可是其他國家卻都在降息。
在中國做工廠越來越難了,以台商移動趨勢來講,製鞋業往越南、柬埔寨,紡織移到非洲,西邊不亮、東邊亮,找對方向就有錢賺。
用小孩的壓歲錢幫他們買股票,除了累積金額,也能參與討論;等到他們進入社會,除了有一小筆寄放在股市的財富,也建立了理財習慣。
美國聯準會收縮的政策,這兩年看起來是紙老虎,只要不是立刻、大幅加息,央行的政策恐嚇就會被選擇性遺忘。
中國銀行體系有超過100兆人民幣存款,假如存款利息能進股市,推升的力量一定蓋過經濟成長率減緩的力量,關鍵在於制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