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月涵 美商花旗環球證券台北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及 研究部主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曾任 台灣區美林投顧總經理、月涵投顧總經理。
新冠疫情席捲的今後,美國、歐盟、中國三大經濟體的角力不免更趨激烈,尤其,面對美中愈行愈遠的態勢,台灣身在其中,或許是時候思考該如何自處。
美國大選即將到來,川普與拜登,到底誰當選,對台灣才是真的好? 抑或台灣只是這場戰局中的一枚棋子,或許,只能等待時間去證明。
生物無時無刻進行變異,但必須對照大尺度時間的前後變化,才能看出差異。 變異,其實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適應得好不好而已──經濟模式的改變亦然。
天使投資人除了要了解新創策略外,還需明瞭提供資金給新創企業所需考慮的三大要素,包含嚴格的成本紀律、提供管理階層強烈的股權誘因,以及產業網絡關係的能力。
美國外交大老發聲,表示對台戰略轉向,若中國對台動武,將出兵保護台灣。 此發言將影響未來亞洲地緣政治,但仍別太開心,得小心中國出其不意的攻勢。
對不健康食品課稅是開錯藥方,像是吸菸者根本不在意香菸的重稅。從教育下手會是較佳作法,將正確飲食與規律運動的觀念融入各年級課表,從小開始建立健康生活型態。
低利率讓勞工和儲蓄者愈來愈窮,幾乎無人倖免。在我看來,解方是升息、降低政府支出及政府債務水準;然而,沒有一個民選政府敢這麼做。
指責中國已成美國總統大選的傳統,而中國領導人已學會用耐心回應,若能避免真槍實彈的戰爭,無論年底誰當選,應可望迎來一段撥雲見日的靜好歲月。
同樣是供不應求,瘋搶衛生紙只會導致缺貨、民眾怨聲載道;瘋搶股票,卻是舉國歡騰。 囤積一屋子衛生紙,可以慢慢用;但萬一股市崩盤,滿手股票的人,會怎麼樣呢?
當全球疲於應付川普之亂與新冠肺炎之際,恰巧提供了中國卡位全球領袖空缺的良機。此時的川普,不僅解開了中國擴張主義的封印,也造就中國在亞太地區更獨斷的作為。
疫苗研發何其難,想讓全球人民施打更是難上加難,或許應該換一個角度思考,努力尋找有效醫療方式,減緩症狀與死亡數,都可減輕對經濟的衝擊。
寄生於紀念品發放的委託書制度,讓市場派足以成為關鍵少數,左右公司決策。但仔細思考,企業何不省下紀念品採購費,既能改善「選風」,也能提升台灣企業治理的國際聲望。
一場疫情影響了全球經濟,讓人們思考去都市化、生產去集中化的可能性,只是伴隨而來,可能損及經濟成長、惡化貧富差距,也令人對全球經濟展望難以樂觀看待。
疫情肆虐下,全球主要經濟體可能出現1930年代大蕭條後最嚴重的衰退。各國緊追美國腳步撒錢挹注經濟體,在美元供給量大增下,都將削弱市場對持有美元的信心。
目前或許是美中建交以來,關係最惡劣緊繃的時刻。對此,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要減少衝突與不安的國際情勢,堅持和平與理性是最好政策。
不要用有系統的模型來預測市場,也不要期待股市會出現眾人理性預期的反應。 35年來我體會到,金融市場從未理性過,我最好的投資決策,往往是與自己的理性分析對作……。
即使疫情受控,但經濟已失衡,例如美元需求旺盛,乃是因全球供應鏈都搶買美元。 這波大規模資產變現而造成的美元短缺,很快就會紓解,但市場失衡的狀態恐持續存在。
2008年以來,美中兩國企業債的GDP占比持續攀升,疲弱景氣下,債務會加速景氣惡化。 而此次防疫、財務體質,台灣表現優於美中兩大強國,原因無他,台灣一切自立自強!
在台灣生活30多年,從戒嚴、解嚴、總統直選到三度政黨輪替,我常說台灣政治愈來愈像美國,而美國則愈來愈像台灣。
英國終於與歐盟正式分手,對外,英國為了華為而與美國鬧僵,對內,還有瓦解分裂危機待處理,看來,脫歐一事不是「終點」,是「新起點」。
武漢肺炎疫情打亂了金鼠年開紅盤行情,投資人想知道,這次股市拉回,會是短期整理還是長線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