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月涵 美商花旗環球證券台北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及 研究部主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曾任 台灣區美林投顧總經理、月涵投顧總經理。
50年前,常看全球人口成長趨緩、缺糧、失業、環境惡化的書籍,彷彿是不可逆的宿命。 時至今日,環境惡化的趨勢未改,但肥胖問題比飢餓更嚴重,勞工短缺更甚於失業問題。
曾經風光一時,與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機制,如今出現大崩盤,拖累比特幣等大型加密貨幣也隨之重挫。當穩定幣都不穩定,加密貨幣還可以投資嗎?
隨著美國聯準會將收緊寬鬆貨幣政策,資金派對即將結束,加上受到俄烏戰爭影響,原油、大宗物資等價格居高不下,高通膨也衝擊到企業獲利與消費需求。
一場戰事,似乎進入無限期的階段,能否牽動各國,演變為世界大戰? 從歷史經驗來看,或許會有更深層的變化與解讀,現階段,也只能靜觀其變。
卓越的健保體系、強大的醫療數據紀錄,讓台灣有機會成為新藥開發的重鎮。 但若想從其他先進國家競爭中脫穎而出,部分法規與思惟仍須改變。
從俄烏衝突中,台灣學到的不是過度自信或樂觀看待中國可能的軍事入侵,而是要了解軍事衝突將會是彼此的災難,宜尋求化解兩岸緊張局勢,千萬別重蹈東歐的覆轍。
俄烏前線戰事未明,歐美已陸續對俄羅斯祭出制裁,阻礙其石油、燃氣與煤炭出口,而美國的液化天然氣產能緊繃,不足以應付全球所需,看來,能源短缺的警鐘已悄悄響起。
俄烏開戰,會激發中國對台灣的侵略嗎? 細究歷史背景與地緣政治局勢,台灣真不是烏克蘭,俄中兩國在政治利益上也存在分歧點。
遊戲的世界充滿創造與想像力,不只運用在娛樂與學習上,也日益滲透到生活各個層面。從買咖啡集點到社交軟體點閱率、運動App挑戰獲獎勵等,無論喜歡與否,我們都已是遊戲的一份子。
美國自19世紀以來,向來是主導全球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重要角色,近年川普、拜登政府前後強化對中政策,台灣勢必身在這場戰局中,須嚴陣以待。
一場疫情,為新藥產業帶來了新契機,台灣的健保體系及醫學研究皆首屈一指,在此優勢下,可從大數據分析、開發分工、老化市場及生活改善之四大商機展開新布局。
全球疫情爆發至今,或有趨緩、或有高峰,想重啟邊境,疫苗接種率仍是關鍵。 當病毒對經濟影響逐漸消退,或許,我們可以期待2022年會是更平等均衡的一年。
Omicron的高傳染力可能意味著疫情將邁向尾聲,但先別急著慶祝,若疫情流感化,緊接著要應對的難題,便是央行變身為「格林奇」後的市場震盪了。
電動車作業系統已日趨成熟,車商若想擴展市占率,未來決勝關鍵將是軟體,硬體製造則傾向委託代工。 因此,當特斯拉不再製造電動車,完全轉包給台商,轉型為純品牌公司,也不用太驚訝。
各國雖順應綠色能源浪潮,但短時間內,消費者仍脫離不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更糟的是,在化石燃料供需失衡下,將助漲通貨膨脹,直接推升食品、電力與其他基本必需品的價格。
脫離監管的加密貨幣市場,促使更多槓桿型衍生商品出現,吸納了大量資金進入比特幣,但幣圈的高波動也可能造成恐慌拋售 。正是這些創新商品的超級魅力,才讓它們在早期階段如此美麗又多刺。
一場瘟疫,許多事情都改變了,勞動力減少、供應鏈短缺,種種瓶頸驅動通膨發酵,而過去這數十年間,我們又太習慣於漲聲市場,或許,將是遊戲規則反轉的時刻了。
北京為了安撫民眾對高收入的渴望,將從追逐經濟成長轉向公平的財富分配。 近期大公司及領導階層的改組只是開始而已,接下來可能會對不動產或高所得者加稅。
全球市場空頭情緒逐漸增溫,華爾街也示警美股可能會出現一波大幅回檔,雖說股市裡大家期待的事不會馬上發生,但當專家已凝聚共識時,投資人也該思考下一步。
銀行營運不靠消金、預防醫學勝過治療、標準化電動車取代燃油車,都是未來可預見的。 當這些產業不能再依循舊模式獲利,轉型就成為必要課題。
阿富汗淪陷,與美國撤軍脫不了鉤,也讓中國更睜大著眼睛看戲,接下來,美國勢將與盟友更加緊密,而台灣更須展現「相信民主」的態度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