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月涵 美商花旗環球證券台北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及 研究部主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曾任 台灣區美林投顧總經理、月涵投顧總經理。
去年十月以來,在緊縮政策下,全球總體貨幣供給成長率一度大幅下降,卻又突然逆轉增長,以致不少分析師對今年上半年的市場預測摃龜。聯準會是如何施展這項「金融魔法」的?
股市現在似乎處於牛市,但推動股市上漲的是市場暴增的流動性,而不是企業獲利成長的展望。 在這一個由本益比調升帶動的多頭市場,除非全球經濟成長能跟上股價腳步,否則前景堪慮。
中國悄悄坐上電動車產業的龍頭寶座,從政策補貼、電池原料、電池技術都具發展優勢,現在要與他們直接競爭為時已晚,台灣電動車供應鏈能從中找到機會嗎?
中國企圖在國際商業與外交規則扮演 「制定者」角色,與美國並駕齊驅,西方國家原本認為,一旦中國富裕便可創造共同價值觀,事實證明絕無可能。
AI的前景一片光明,但這不表示此刻搶進AI概念股能立即得到豐厚報酬。 AI可大幅提高晶片運算能力,不過,人們仍需好幾年才能搞懂如何有效達到這一步。
中國長年在國際上孤立台灣,因此國際間的貿易協定,大多把台灣晾在一旁; 如今,西方民主陣營逐漸從親中轉向親美,台美洽簽貿易倡議,將為台灣貿易開一扇窗。
自金融海嘯、新冠疫情後所累積的龐大國家債務,帳單終於來了。 值得慶幸的是,相較其他國家,台灣享相對優勢,應有本錢挺過這波危機。
健康科技、能源科技、電動車科技和資料四大產業,近年一直位居創投業募資前五大,在電子產業打下的深厚基石上,可望成為台灣新經濟成長引擎。
裴洛西訪台後共軍繞台軍演,愈來愈多全球客戶要求台灣供應商從中國和台灣以外的工廠供貨,兩岸緊張局勢的隱含成本如果可以轉嫁給消費者就沒有太大問題,但在通膨壓力下,難度不低。
很難想像,經過這一輪金融震盪,比特幣價格攀抵近九個月新高。 從這一年來加密貨幣挺過多次危機來看,它們未來將繼續活躍在市場上。
殖利率曲線倒掛,為何和矽谷銀行倒閉有關係? 我們要擔心的除了是美國的金融機構,為何還包括美國政府?
出於政治與經濟的考量,美中各自有足夠動機結束俄烏戰爭、緩解雙方關係。 而要促成這個目標,拜登、習近平必須合作、分頭遊說澤倫斯基與普丁。
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再起,在國會激烈爭辯討價還價期間,政府不能再發新債。 投資人因此將資金移往股市,推升股價,但可別高興太早。
當央行採取緊縮政策時,最好遠離股市;當股市走高時,順勢操作通常是個好主意。 但當這兩者相互矛盾時,就像現在一樣,又該如何呢?
美國升息造成經濟遲緩的苦果,全球隱藏債務危機應該更要留意,所幸台灣財務操作相當保守,我們所受衝擊將不如歐洲與新興市場大。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宣布調整殖利率曲線控制新政策,一時之間,日圓飆升、美期指急跌。 日本寬鬆貨幣政策意外轉鷹,全球金融市場將發生什麼巨變?
台灣該重新思考長期能源安全戰略,或許,核能也該納入選項了。 新興技術「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為何已被美國能源部視為安全、乾淨、負擔得起的核電選擇?
美中關係近來趨向好轉,拜習現在手握大權,足以扭轉這幾年損害台灣利益的對抗政策。 台灣最近的選舉結果顯示,民眾對兩岸政策的態度轉向溫和,中國遲早對此積極回應。
美國期中選舉相當於執政黨的「期中考」,很大程度也決定總統任期後半段還能做什麼。 「川普勢力」未大勝,對台灣、烏克蘭來說是比較好的態勢。
受氣候異常溫暖、天然氣庫存滿載等因素,歐洲天然氣價格連日來大幅回落; 但隨冬季將至,歐洲對能源需求必然增加,加上供應商減少對歐洲出貨,天然氣價格再度大漲指日可待。
中共二十大已於日前落幕,習近平再將個人權力推至高峰,卻非中國經濟發展的好消息。 在經濟挫敗的景況下,習政權恐對內煽動民族主義作為維穩手段,台灣人對此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