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162筆,顯示第11頁/14頁
每個人身邊幾乎都有這種類型的工作者,他們明明能力不糟也沒犯下什麼錯誤,卻成天擔心工作表現是否符合外界期待,甚至常常陷入自我否定與渺小化自己的惡性循環。更糟糕的是,多數人認為這是「謙虛」的傳統美德而不將之視為問題,因而任由此心態侵蝕自身工作自信,更造成心理上難以負擔的壓力。
大多數人都有某種程度的拖延症。現今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專家支持的效率法則(如十分鐘法則,52或17規則),但若不知道拖延的原因,這些提高效率的方法不見得適用於你。
你是否曾經懷疑現在的工作不是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但又因轉換跑道的不確定性而遲滯不前?有太多未知的事物難以估算,我們也都明白另一條路或許沒有比較好,因而陷入質疑、陷入猶豫,雖然花費在考慮上的時間和心力可能有助於衡量判斷,但它們絕不應成為阻擋人們追隨理想的絆腳石。
試想你所處的工作團隊必須推派一位同事向公司高層報告,這位同事通常會是團隊中最具自信的代表,期望藉由他的舉手投足增加主管對計畫的信任度,進而成功獲得肯定。由此可見,不論職場還是生活中,展現「自信」是經營個人品牌、提升正面印象最直接的方式,然而自信的建立有時容易操之過急,因而適得其反、被他人貼上「過度驕傲」的標籤。
完成任務後得到負面回應或指責總是令人沮喪,特別是自己沒有注意到的時候。
不論職場還是生活中,不免會遇到需要倚賴「講話」撐場的情況,而作為一位擅長對話的溝通者,認為自己的侃侃而談能消除對方無話可聊的尷尬感,然而真正的溝通應該是雙向進行、具有互動性,有時候也可能因為無法獲得對方熱烈回應感到氣餒,因此職涯專欄作家Kat Boogaard提出了三個方法,讓你拋出「說話主導權」,有效增進彼此間的交流與了解。
作為主管,若無領導者該有的正確心態,可能將導致團隊氣氛低迷,使員工無法完全發揮能力,甚至影響整個公司走向衰退。
辦公室裡有人一旦心情差,會連帶影響團隊或辦公室的氣氛降到冰點,自身的工作效率低落,也影響了同僚。然而這時候去問事主「你還好嗎?」、 「需要幫忙嗎?」,希望能讓空氣中的負面氣氛消散一些。然而,這種立意善良的舉動其實沒那麼有效,當事人甚至可能在聽了後更鬱悶。華盛頓大學的健教教授Abby Wolfe分享經驗告訴讀者,當同事心情低落時,別做這三件事還自以為「善解人意」。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被拖延症纏住的經驗,進度只有些微落後的時候尚不大難趕上,但更多時候是越逃避越嚴重,陷入拖延的泥淖中就再也無法脫身。
明明業績表現不錯,卻遲遲沒有得到應當的獎勵、等不到升遷機會?主管似乎對自己不甚滿意?職場上除了在工作上力爭上游,也要注重平時與主管、同事間的溝通,從細微處著眼才能經營良好關係。
無論職業為何,人人展現自己「我與眾不同」或「我的水準高於眾人」,除了盡力於完成任何工作,很多人卻因忽略了三個基本的工作素養而功虧一簣,與其埋頭於每日的待辦事項中,不如看看自己是否犯了這些錯誤,導致自己的努力一直沒被看見,反倒事倍功半為自己添上許多麻煩。
成功企業家的奮鬥故事必定社會大眾時有耳聞,以往傾向將成就歸功於企業家本人的努力或失敗經驗上,尋找成功者身上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