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516筆,顯示第6頁/9頁
如果你讀到的研究顯示,不原諒會讓你不幸福,那項研究應該更精確地說,長期無意義的憤怒和怨恨才對你的健康有害。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只有我們已經擁有的那些經歷,決定了下一步會怎麼做。所以很多時候,你只要記得一件事,那就是:去體驗不同的經歷。
習慣可以從小開始,再慢慢養大,但是有個條件,就是要每天進行。就算只做一點點,也要每天做。由於不是叫你做很多或很長的時間,所以並不會令人感到壓力。
想想看,別人在你受苦之際出面時,做了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難為情?
雖然把握狀況、看清問題點不保證能讓我們立刻解決問題。但是在最後出現失敗結果之前,提早發現自己是否在模糊不清的狀況中掙扎前進,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因為提早發現,就能設法解決。
要是每天加班三、四個小時能夠讓評估結果的品質提升數十個百分點,確實是不折不扣的努力,但我認為就實際情況而言,每天漫長的加班時間,多半浪費在煩惱與本質無關的細節、收集最後對提案沒有幫助的資訊,或是製作無關的資料上。
一個最強大的人,是擁有「接受」的能力,接受得到,也接受失去,接受任何已經發生的事情,接受生命本有的「無窮可能性」,只有當我們真的「接受」了,才能在不帶抗拒的負面情緒下,專注解決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接受,遠比改變的能力重要。
有時候我們討厭一個人,只是因為那個人沒有滿足我們的期待,但說實話,他並沒有做錯什麼,他本來就沒有義務滿足我們;有時候我們討厭一個人,說到底,只是嫉妒他的一切,他並沒有招惹我們。這些「期待」「嫉妒」等情緒,很多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干擾」。
人會有負面的念頭或想法,首先與父母有關,因為我們從小就是透過父母的教養方式認識這個世界。請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叮嚀過多少次「不要跟陌生人講話」「不可以太得意,會樂極生悲」?這些告誡的意圖本來是良善的,是父母害怕我們受傷而提出來的,但背後呈現的是焦慮、害怕與不安全感。
身在職場的人一定都被上司責備過。我們來假設一種狀況:今天下午四點半,你被老闆劈里啪啦罵了十分鐘,到了晚上八點即使人在家,想到這件事還是覺得非常不爽。老闆發飆的畫面、內容,會在你的腦海裡不斷重播。
你曾想過,有什麼樣的朋友是你絕對不會往來的?因為你不接受、不認同她的價值觀或她所做的事。
白居易,在國文與歷史課本中非常有分量,然而,他的人生始於白媽媽不快樂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