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黃育徵

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工研院常務董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學士、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著有《循環經濟》一書。

文章列表 24筆,顯示第1頁/2頁

採單向賦稅制度 對內公平、對外限制 減碳策略或貿易障礙 歐盟碳關稅反思

今年十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試行,經濟部為國內業者向歐盟反映疑慮; 在這項藉由「減碳」包裝出來的「貿易障礙」中,台灣該如何找出對話空間,達成攜手合作的雙贏?

改變對政府的期待,人人有責!

「循環經濟」提供了一個反省過去、思考未來、重新設計台灣的嶄新機會。 放眼未來20年的挑戰,一旦把眼光與時間拉長,加上共識與決心,就能克服困難。

良善對話,找回社會關懷!

台灣面臨的挑戰不是單純表面經濟發展的問題,我們需要攜手合作,讓逐漸失溫的社會能夠回暖,協助在更深層的社會角落中被「遺忘」的勞工階級,找回有尊嚴的生活,重建相互關懷和慷慨的社會文化。

「循環型」採購,加速轉型!

政府和民間企業應攜手合作,努力落實「循環型」的採購策略;政府除了「投資」在有意願轉型循環經濟的企業上,亦可政策上鼓勵民間業者進行「循環型」採購。

轉型循環經濟,別無選擇!

日本世界循環經濟論壇的各國講者一致指出,轉型循環經濟、打造循環型社會,是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唯一途徑。台灣應掌握機會成為推動轉型循環經濟的標竿。

對抗暖化 別耗盡化石能源

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地球真能承受蘊藏的化石能源被100 %燃燒殆盡嗎? 人類需要打造一個盡量和化石能源脫鉤的循環型經濟模式,否則,我們將無法守住攝氏1.5度的升溫防線。

從「五加二」 到「五乘二」

「五加二產業創新政策」為何不直接寫成「七個產業創新政策」? 因為加二的「循環經濟」與「新農業」不是產業,而是各產業源頭再造與發展該有的關鍵DNA。

防疫,停止廚餘餵豬!

廚餘成分的不確定性很高,即使以高溫烹煮也不見得能完全消滅病毒;許多西方國家為了防疫,早就禁止用廚餘餵豬,台灣也該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垃圾,你是「關鍵資源」!

當世足參賽者穿著台灣業者用俗稱「垃圾」的回收寶特瓶製成的環保機能紗球衣時,社會給予業者掌聲。但是,當業者進口回收「垃圾」,他們卻得到噓聲!或許我們該重新認清「廢棄物=資源」的事實。

超越GDP,邁向SDGs!

未來,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社會的成長與人類的進步呢?採用「永續發展目標 SDGs」的17 項進步指標,將會是近代人類史的一大創新與突破!

「不循環」的外部和機會成本

以「低成本來創造競爭力」的策略,早已不是台灣的優勢。降低成本固然是每個企業的基本價值,但是企業需要發展出資源循環型的營運模式才是關鍵,也才符合社會的期待和國家未來的發展。

冷能,不該白白浪費掉!

善用「冷能」可帶來三大效益;減少生產成本、提升能源使用效益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台灣缺乏在地能源,不論是熱能或冷能,都需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