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34筆,顯示第1頁/3頁
經濟小週期的變數太多,不同產業有不同週期,幾乎不可能保證準確預測; 沒有人能打包票接下來一個月會上還是下,提前做好因應計畫才是關鍵。
究竟什麼是元宇宙?什麼又是 Web 3?我對於探討名詞定義不感興趣,當有人問我的時候,我只能試著用比喻來傳達我的體會。
從台股、美股到幣圈,行情好壞都讓人心情七上八下,既怕賠錢,但更怕少賺! 虛擬貨幣大抵是4年一循環,許多少年股神仍未經歷熊市的考驗,還不懂得「見好就收」。
全球都在屏息關注中國恒大風暴,擔憂是否會成為中國版的「雷曼時刻」,而忽略了眼前有另一隻「灰犀牛」,如果美國國債真的違約,那才是史詩級的金融災難。
在太平盛世陽春白雪的年代缺乏危機感,一場意外就可能改變一切。 面對不斷變動的局勢,停在原地不動,可能才是風險最高的選項。
隨著疫情逐漸受控,接下來的挑戰是重啟經濟。 如何在疫情防控與經濟恢復之間找到平衡點,在在考驗著政府的治理能力。
終究,這天還是來臨了,本土確診人數飆增,台灣已正式進入社區感染階段,現在,精神喊話或獵巫究責,對疫情都無實質助益。做好你我防疫責任,相信我們能挺過。
去年SPAC在美IPO總件數占比近半,讓人不禁想問,為何有如此現象? 是資金太多搶搭行情,還是超前避險防金融危機?不管如何,未來投資得更謹慎。
美中都有債務危機,處理的最終手段,多半就是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資金,但兩者成效差異極大,關鍵在於人民幣和美元的實力差距,而雙方對貨幣霸權的爭奪,也將衍生出不同的「債務風景」。
美國科技四巨頭CEO在聽證會上被質疑壟斷市場,我認為這些指控背後目的,仍然跟中美之間的衝突逐漸白熱化有關,講白了,就是要美國企業選邊站。
疫情後產業轉攻內需,恐受限市場規模和勞動人口衰退,產業變得更加兩極化,比如高端商品續漲價、其餘削價競爭,貧富差距加深,有如現在的日本……。
各國採取極端手段紓困,但消費緊縮所造成的經濟衰退,恐將無可避免。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對立情勢升溫,皆顯示疫後的世界局勢,絲毫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