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509筆,顯示第27頁/30頁
台灣對中國出口占整個經濟體的比重甚重,中國經濟走緩,對於兩岸經貿關係的成長好壞參半。
左手給錢,右手抽錢,造成歐洲經濟有起色的假象;當前的危機凸顯出市場法則-要避開沒有流動性的市場。
近年來,台灣最不為人知的一項成就,就是環境品質大幅改善。在環保上的投資,都將轉化成實質報酬,帶來前景光明的「乾淨產業」。
我們在評估國家或市場時,得開始加入功能性、商品出口國或具附加價值的成品出口國,以及政治治理品質等更多要素。
有關薄熙來失勢的消息,成為近期各大媒體持續追蹤的焦點,陰謀論的傳聞也甚囂塵上,認為這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慘烈鬥爭。這是對中共太子黨(Princelings)── 高階政府官員,以及當年參加過萬里長征紅軍的子女們,享有的特權與財富的反制?或者是薄熙來所代表的教條主義及軍方利益,受到自由派與鴿派政治利益集團的反撲?
通膨之火是由全球經濟趨勢的發展所點燃。一次性的加稅或油電上漲,並不是通膨,反而是通縮。
民營銀行或許營運政策靈活,但官股銀行的融資成本較低廉,整併官股銀行似乎是政府未來可行的政策方向。
台灣企業偏好成立子公司,獲取一次性的資本利得。這就是沒有開徵資本利得稅,變相鼓勵企業短線操作的行為模式。
如果「愛台灣」是多數人發自內心的想法,那為什麼要反對一個公平的稅制呢?
如果散戶遲遲不願進場,市場將面臨外資撤退、無人承接的下跌風險;一旦散戶真的進場了,卻也有買在高點的風險。
蘋果的成功,讓大型科技公司爭相模仿其垂直整合體系。谷歌買下摩托羅拉的行動事業部Motorola Mobility,打算生產智慧型手機和電視機上盒;亞馬遜的平板電腦Kindle Fire則將電子商務與硬體做連結。
這次的香港特首選舉經驗,可望為未來中國高階官員選舉注入第一個民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