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519筆,顯示第25頁/28頁
利率和商品的反撲
今年油價上漲、殖利率走揚,市場已有人預期利率將開始走高。投資人要規避市場風險,仍以股票為主要選項。
政府別再干預產業發展了
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公平和透明的競爭體系,讓新興產業能夠嶄露頭角,並創造就業機會。
從虛擬回歸真實體驗
美國實體書店相繼收攤,台灣竟然有一家掛牌的書店。對誠品而言,書籍是吸引顧客上門的媒介;從虛擬回到實體,書店成為真實生活中的文化體驗。人類的互動才是未來的希望,不管是文化,還是產業。
台北的房價 台北的建築
台北市房價與紐約曼哈頓相仿,政府無法成功壓抑房價上漲,也該讓台北市居住品質具有亞洲首都城市的水準。
日本公債還有人要買嗎?
市場普遍看空日圓與日債,精準預測美國次貸風暴的基金經理人Kyle Bass也認為,日本經濟惡化會在三年內發生。
美國過得了財政末日嗎?
財政懸崖,其實是白宮、共和黨逼迫對方讓步妥協的伎倆。不論協商結果如何,都將迫使美國採取程度不一的財政緊縮政策。
美國版的「鮭魚返鄉」
中國薪資的快速拉高,先是製造業就業機會移回美國,接著是工業基礎建設。蘋果的iMac或許是這股鮭魚返鄉潮的先鋒。
蘋果王朝的挑戰
雖然蘋果稱王的年代,搞不好比過去的科技巨人來得短,但蘋果卻能帶動台灣科技供應鍊重新掌握市場。
政府基金的投資黑名單
政府基金將把那些經營成功,甚至是部份次產業龍頭,但股本卻不夠大的公司,統統列入投資黑名單中。
我在珊迪颶風現場
紐澤西海岸的重創,未來這類事件很可能再度重演,在歐巴馬第二任期中,排碳權的議題或許再度浮現。
勝選之後
歐巴馬意外大勝,連任美國總統,如今面臨財政懸崖進逼、歐洲及日本經濟惡化,他將祭出什麼經濟政策?
肥缺是公銀整併的絆腳石
政府高官把公股銀行當成退下公職轉任的肥缺,將會造成銀行績效不彰,無法為國際化的台灣企業提供全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