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台積電將獲得逾50億美元的美國聯邦資金補助,用以支援亞歷桑那州晶片生產計畫;此外,日前也傳出美國拜登政府正與英特爾討論金額超過100億美元的補助案,若順利談成,將成為美國政府致力晶片在美國製造政策下,迄今為止最大金額的補助案。
文章列表 共369筆,顯示第2頁/6頁
台積電日本JASM廠日前風光開幕,也吸引各國媒體報導,其中有日本媒體以當年美國的「黑船再現」,形容台積電熊本廠對日本的意義。
台積電昨(29)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核准任命研究發展組織資深副總經理米玉傑博士及營運資深副總經理秦永沛為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這是即將在6月接掌台積電董事長兼總裁的魏哲家,對於兩位共同營運長的最新布局,不過,在內部公告中,有另外兩位擔任副手的主管,未來動向更值得注意。
去年11月初,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舉行首屆李國鼎獎頒獎,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獲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夫婦還特地搭私人飛機來台祝賀,蔡英文總統也應邀致詞,大家都推崇李國鼎與張忠謀共同奮鬥的故事,是台灣半導體業在世界寫下領先地位最珍貴的一頁。
國內生技製藥業經常有一種說法,想當「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產業的台積電」,讓生技業也能複製台灣的半導體傳奇。
英特爾和聯電上周四(25日)宣佈,將合作開發12奈米製程平台,這項合作將在英特爾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三座晶圓廠內進行製造,結合聯電在晶圓代工的客戶需求及製程開發等經驗,兩家公司共同擴充製程組合,並預計在2027年投入生產。
台積電昨(18)日法說會公布去年業績及今年展望,不只去年業績超乎預期,今年的成長預估更讓法人驚艷。總裁魏哲家指出,今年全年營收有機會繳出年成長21至25%的成績單,也激勵周四美股ADR大漲近10%。
2024年開年首個交易日,美股的那指與費半都出現重挫,也引發台積電重挫15元及台股大跌近300點。不過,根據寬量國際(QIC)的研究,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影響力持續不斷,相關的半導體供應鏈也將持續成長,預估十年內,與台積電密切合作的49家半導體供應商,市值有機會成長10倍,從249億美元成長到2500億美元,將成為台灣資本市場中最值得關注的投資標的。
台積電昨(19)日宣布董事長劉德音將不參與下屆董事提名,並將於明年股東大會後退休,現任總裁、副董事長魏哲家則被推薦為下屆董事長。 此項消息事出突然,產業界也都很意外。劉德音退休的原因,推測應該與台積電美國設廠案遭遇紛擾、建廠進度延宕有關,新董事長明年上任後,後續美國廠的投資案會有哪些變化,將是備受關注的大事件。
輝達董事長黃仁勳最近很忙,除了要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爭取晶片銷往中國大陸,還馬不停蹄飛往日、新、馬、越等國談合作。到新加坡訪問時,他還特別提及,華為是輝達在大陸的「強大競爭對手」。
昨天(29日)帶團到富田電機公司苗栗銅鑼廠區參訪,富田總經理張金鋒親自接待,他提到,未來特斯拉(Tesla)一定會「蘋果化」,此外特斯拉也要求供應商兩年內要在台灣以外地區生產,至於日系廠商則是接下來與台灣合作最密切的夥伴。 這些對電動車產業的重要觀察,值得在此與大家一起分享。
美中角力持續進行,地緣政治衝擊範圍擴大,影響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台灣企業要如何因應這個大挑戰,上周我與群聯電子創辦人潘健成與中磊董事長王煒互動,聽到兩位傑出企業家談如何處置及應變,令我印象深刻,很值得在此與大家分享。
地緣政治的衝擊,對全球電子業持續發揮巨大的影響,不過,在美中對決的態勢下,台灣可能失掉部分大陸市場商機,但卻開啟更多與其他盟友的合作空間,其中我最看好的就是台灣與日本的聯盟。 台日積極展開更大範圍及更高層級的聯盟合作,將是未來20年台灣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大趨勢。
最近經常受邀演講,談地緣政治下台灣半導體有何挑戰,還有台灣這座晶片島如何持續放光芒。許多朋友很關心,未來五至十年,全球半導體會發生什麼變化?需要關注哪些重大趨勢?面對英特爾、三星的挑戰,台積電還能維持競爭力嗎?台積電的盛世能持續多久?我想以這篇文章來仔細談談。
時序倒回大半年前的2023年3月,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改選第14屆理監事並推舉新任理事長,由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侯永清出任,接手已擔任TSIA兩屆理事長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
7月下旬,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心臟裝了第14根支架,比已故的李登輝總統生前裝的12根還多。許多朋友勸他不要再這麼忙了,但今年虛歲80的施振榮,近兩個月依然出席多場記者會,因為他還有兩個夢等著實現。 這兩個大夢,要具體實現可能還需要幾年,但準備與醞釀早已進行十多年。這兩個大夢,一是要做出完全零碳排的遊艇,二是搶攻物流電動車最關鍵的底盤。
上周我主持一個張鴻仁先生的「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新書發表及座談會,與會者都憂心指出,由於健保總額成長率過低,造成醫護人員長期低薪與人力流失,不只引發健保危機,更造成影響更大更深遠的醫療危機。政府應加強健康支出而非視為成本,並將醫療支出占GDP提高到8%為目標。
這一周,最大新聞應該是華為推出內建7奈米晶片的5G手機Mate 60 Pro,這是華為遭到美國科技封鎖後,推出號稱九成以上軟硬體配備都是中國自主供應的5G新手機,中國普遍認為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體現。
中美電動車市場龍頭之爭明顯逆轉,比亞迪及特斯拉日前公布上半年財報,不論是在銷售數量、毛利率或研發金額,比亞迪都明顯超越特斯拉。此外,比亞迪也展開海外投資及併購等佈局,這些重要數字及動作背後,代表中、美兩強在電動車產業即將展開更激烈的五五波廝殺戰,後續進展值得關注。
日前應邀到「2023財經立法高峰會」活動,討論新創事業的競爭力、配套政策,以及未上市股票、員工認股權的所得稅課徵等議題,也發表了個人對於新創事業的觀點。在台灣過度偏重電子、半導體等硬體產業下,如何強化新創事業的投資與發展,確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