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晶圓大廠環球晶宣布收購德國世創(Siltronics)破局,新春開紅盤後已連續兩天股價重挫,而且環球晶決定將收購資金轉至自建產能,預計從2022至2024年斥資1000億元擴建新廠,也導致矽晶圓龍頭大廠日本信越、Sumco,以及被併購不成的世創都跟著重挫,矽晶圓產業的後市發展,值得關注。
文章列表 共379筆,顯示第6頁/9頁
2月7日是虎年第一個上班日,在長達九天的年假中,我注意到一則大陸新聞,提到今年大陸春節多了一個熱門關鍵字—「數位人民幣」,農曆新年紅包形式除了實體現金、行動支付外,試點地區如深圳、北京與成都等地也紛紛派發數位人民幣紅包;此外,北京冬奧也成為重點試點場景,開放給選手使用。
延續第四季法說繳出漂亮成績及業績展望下,台積電股價今(17)日一開盤就達685元,突破一年來的高點679元。台積電大漲,不只對台灣資本市場有重大意義,對於全世界的科技電子業,不論是從基本面、資金面來說,也都提醒了重要的演變方向,值得進一步分析。
財訊集團社長謝金河日前在臉書提及,近來先探總主筆黃啟乙寫到網飛(Netflix)及愛奇藝兩大美中OTT平台,一年來股價分別大漲三倍與大跌九成,謝社長認為,在中國大陸對演藝圈大力打壓下,反而讓台灣被看見,未來台灣戲劇行業將出現巨大的變化與轉機。
近來有關第三代半導體的題材相當多,昨(22)日從中美晶及環球晶集團宣布化合物半導體發展有成,再到光磊引進日亞化技術並成立積亞半導體公司,以及國內多家第三代半導體概念股如漢磊、嘉晶等股價又再度回升上漲,第三代半導體概念股掀起的熱潮,再度成為投資市場最吸睛的焦點。
小摩(JP Morgan)近來降評聯電、日月光、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等多家半導體公司,理由是這波半導體缺貨的景氣上升循環,即將在2022年達到高峰,未來6個月內亞洲半導體股價可能會修正20%以上。小摩這個預測報告為半導體業投下一個震撼彈,景氣循環會出現什麼樣的面貌,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究。
日前台灣半導體大廠齊聚李國鼎紀念論壇,參與者包括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旺宏等公司董事長與執行長,會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提到,「美光的記憶體技術已經超越三星」。
電子業在12月1日發生兩件大事,一是日月光賣掉中國大陸四座封裝測試廠予北京智路資本公司,賣價與淨利分別為14.6億美元及6.3億美元;二是英業達宣布旗下太陽能事業英穩達因負債大於資產,決定以破產收攤。兩件大事都和企業的退出(exit)策略有關,值得仔細分析比較。
最近看到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在《今周刊》寫了一篇專欄文章,談到日本人來台灣要遵守隔離14天的規定,但日本首批開放隔離期從10天縮短為3天的國家名單中沒有將台灣列入,卻又有台灣人主張應該爭取。
中芯國際日前換掉來自台灣的三位董事,動作之大,引起市場不小的議論。上周我在經濟日報專欄寫了一篇文章,點出美中對抗才是背後關鍵原因,未來台灣敏感科技產業員工要到大陸工作,恐怕要面臨更凶險的環境挑戰。
上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到玉山科技協會20周年壓軸演講,分享自己60年的經營人學習與成長歷程,直言美國要重建半導體製造是不可能的,還對英特爾「那個傢伙」執行長傑辛格做了一番評論。90歲高齡的老先生精神抖擻、熱情奉獻及教育半導體行業,日前又答應擔任台灣出席APEC峰會代表,著實令人敬佩。
繼大立光之後,千金股譜瑞-KY日前決定買回700張庫藏股,以其預計買回區間價格為1330元至2660元來算,預計買回股份總金額最多達18.62億元。 譜瑞在股價歷史高點區間,斥資超過一季以上的淨利買回庫藏股,這個決策判斷有點不太尋常,值得進一步探討。
台積電上周四(10/14)舉辦法說會,重申供需情況還是緊繃,好光景將持續到明年。台積電定調明年景氣仍看好,股價也以強漲回應,但其他晶圓代工同業如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明年能否維持強勢,有待各家公司法說會揭曉。 至於半導體另一大重點市場DRAM、NAND Flash等記憶體產業,在第三季出現明顯跌勢後,明年景氣如何,更是接下來的觀察重點。
台灣生技資本市場上周五(10/8)發生兩件大事,一是首度有台灣生技創投以SPAC公司在美股掛牌,這家Maxpro Venture未來將收購那些生技公司,對台灣資本市場會帶來那些衝擊,已引起廣泛討論。
根據彭博的報導,中國政府日前出手,由瀋陽政府以100億元人民幣收購恆大集團所持盛京銀行的二成股權,並要求這些款項需用作償還恆大對該行的債務,以防止恆大風險繼續蔓延。 不過,這個動作同樣也惠及這家已陷入困境的地區性銀行投資者,其中包括恆大創始人許家印諸多一起打撲克的牌友。
為打造生技業的台積電,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新版的「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草案,除了延續即將於年底落日的舊版生藥條例,新版還會將生技代工業(CDMO)首度納入租稅優惠適用範圍。行政院已和立院民進黨團完成協商,力拼在年底前三讀通過,讓生技業的租稅優惠可以無縫接軌再延續十年。
有關台積電漲價及未來半導體產業的動向,由於之前已有許多人談過,本來我不打算再寫評論,但剛剛收到朋友轉來一份100多頁的外資報告,過去一年不看好晶圓代工及台積電的大和資本證券,如今終於改變立場,把台積電目標價從595元調升到666元,投資評等也從持有(Hold)升到優於大盤(Outperform)。
特斯拉日前在美國舉辦首場AI日活動,執行長馬斯克在活動當中拋出震撼彈,宣告特斯拉將打造人型機器人「Tesla Bot」,並預計明年就會推出原型機。
近來北京政府宣布多項重大改革措施,包括對補教業、互聯網科技業以及房地產市場祭出一連串整治動作,不僅對產業造成深遠影響,更對上海、深圳、香港等資本市場,還有在美掛牌的中資企業都形成重大衝擊。中國大陸一連串的政策轉變,已波及全球資本市場,後續會如何演變,值得進一步深究。
台康生技16日重訊公告,為因應CDMO(委託開發製造服務)業務日益成長,以及為自有產品量產作準備,將投資8.925億元資本支出於產能擴充。 台康這則公告並未引起太多投資人關注,不過,以台康目前是國內最具規模的生物相似藥及CDMO大廠,又加上有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入股加持,接下來這家生技大廠的擴廠及接單動態,將是台灣生技業擴展國際CDMO業務的重要指標,備受投資人矚目。
台積電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出手捐贈疫苗,根據路透最新消息指出,上海復星已與兩者簽訂初步協議。此外,知情人士還透露,德國政府不想給外界「囿於中國壓力,拒售疫苗予台」的印象,因此也在盡力促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