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書作者特洛伊.米林斯、拉沙德.比拉爾擁有商業和投資背景,深知理財的重要,他們在書中分享單親媽媽桑妮亞的成功翻身案例。桑妮亞是獨力撫養3個孩子的單親媽媽,靠著一小時僅14美元(約合新台幣455元)的護理員薪資餬口,勉強撐起一家四口。 但她再經歷一次申請個人貸款遭拒後,她決定重整債務、精簡開銷,把不必要的花費停掉,取消很少看的有線電視頻道,這些小改變也幫她一年省下1千400美元(約合新台幣4萬5千元)。同時,她考取證照幫自己加薪,每個月多賺768美元(約合新台幣2萬5千元)。 桑妮亞透過開源節流,成功守住財務安全感,用短短2年扭轉一切,還存到緊急儲蓄金備用,如今她靠著分散投資的股票組合,每年有12%的報酬率,退休基金也穩定增長,她不只讓3個孩子順利讀大學,還在60歲前退休。
文章列表 共3038筆,顯示第4頁/7頁
編按:作者張Ceci在38歲就達到有車、有房、資產3千萬財富自由的目標,於是決定提早退休、環遊世界。退休後10年後的今天,資產不減反增,從3000萬成長到4500萬元。 目前張Ceci的投資規劃,除了7成布局在較穩健的全球ETF,另外2成投入輝達、谷歌、微軟...這類成長股搏高報酬,剩餘1成資產則持有現金、台股、債券及新興市場等。 對於時下流行的存股,張Ceci認為存股10年,還不如投資穩健的全球股票ETF,但如果還是喜歡股息入袋的感覺,該怎麼做才能靠股息致富呢?張Ceci分享存股4心法。
編按:本書作者丹.斯特魯策爾在17年前,和富蘭克林坦伯頓投資公司的創辦人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相約見面後,徹底顛覆他對退休的想像。當時86歲的約翰爵士擁有數十億美元的財富,不過他的精力、專注程度及幹勁仍像創業青年,約翰爵士踩著輕快步伐,穿西裝、領帶的整齊裝扮,臉上掛著他富有感染力的標誌性微笑。 作者還發現,約翰爵士的辦公室,跟富麗堂皇扯不上邊,甚至非常低調,擺舊家具,但桌上滿是最新的報紙和雜誌,表示這個人一定很關心時事現況。約翰爵士不但沒有退休、也沒有慢下來,他的時間表似乎和其他的企業執行長一樣吃力。 作者從約翰爵士的人生哲學發現,頂層1%的人如何為人生下半場做準備,他發現認為退休不是終點,而是人生的另一開始,同時,他歸納出4項策略,讓晚年可以活得更充實又豐富。
春梅姐是我以前工作上的前輩,隨著孩子們陸續獨立自主,她跟先生也將迎來退休的生活。 平常省吃儉用的春梅姐告訴我,她跟先生2個人,一年只需要50萬就可以生活,所以如果投資的配息率有5%,那麼只要有1,000萬本金就財富自由了。 這確實是簡單的數學問題,但是我接著問: 「這是姐和姐夫目前身體健康的前提,萬一醫療、照護費用需要支出,錢要怎麼來呢?」 「另外,如果姐順利活到80歲,那時候的50萬跟現在的50萬,可以買到一樣的東西嗎?」
編按:完美主義與情緒化決策是投資路上的最大絆腳石。本書作者金牌獵人(朱均澤)就提到,他的學員陳君用200美元(約合新台幣6500元)本金連續3天每天賺了100多美元,卻在第4天賠了50多美元(約合新台幣1625元),她憤怒地想要快速賺回賠掉的錢,結果亂下單,結果賠得更多。 金牌獵人(朱均澤)認為,第一件事情是「放過自己」,徹底了解投資的潛規則:「盤是活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允許自己有時跟不上主力、被甩下車,賠錢是正常的。他建議,應該要順勢而為,懂得挑選適合自己的機會,才能輕鬆從市場獲利。 金牌獵人(朱均澤)曾獲2017年亞洲外匯分析師交易大賽冠軍,他靠投資技術、心理素質和正向信念,從3度破產、慘賠千萬中翻身。
編按:自川普上台後股市宛如洗三溫暖,在這個時候投資紀律特別重要,大多數進入股市的人都有一個基本觀念——「停損」。只要做過一點功課,大家都知道要設置停損點,通常這個停損都在10%以內。因此,理論上我們不會遇到太大的虧損。但現實中,有時還是會面臨大賠。為什麼會這樣呢?
編按:本書作者丹.斯特魯策爾是一位「財富研究員」,他觀察研究世界的超級富豪超過30年。在研究頂層1%有錢人的生活態度、方法和習慣的過程中,發現富翁都存在一些共通模式! 一般人對富翁的想像,會想到有錢人生活奢侈、躺著就有被動收入,但多數的有錢人是住在中產階級社區、開二手車,為了經濟壓力而高工時、壓力大還睡眠不足。頂層1%的有錢人之所以會致富,在於他們非常節儉,錢都花在會增值的東西,收入的25%~50%都拿去儲蓄。 有錢人不會像其他多數人,買自己買不起的汽車,甚至是每天去星巴克買一、兩杯拿鐵,而不是自己準備咖啡。有錢人其實是選擇來的,他們延遲享樂,讓花費低於收入,在生活方式做不少犧牲。
編按:哲學家理查德.甘德曼(Richard Gunderman)表示:「累積數百數千個小小的失望,就是職業倦怠的開始。」韓國知名身心專科醫師潘有花就指出,職業倦怠會傳染,而且職業倦怠持續越久,就會越難調節壓力的痛苦,陷入惡性循環。所幸,職業倦怠造成的腦神經變化並非永久,只要妥善調節壓力就可以恢復。 潘有花也提到,除了認真地重新評價目前的工作,她也建議,要記錄自己人生中認為很重要的價值觀,例如:不帶病痛地活得長久、為了充裕的生活儲蓄到一定的水準以及定期和珍惜的人共度美好時光等,就能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待人生。 本書作者潘有花是韓國知名身心專科醫師,為上班所苦的上班族進行心理諮商長達15年,幫助病人了解自己,並提供真誠的安慰和實用的解決方法,讓他們不再為無可奈何的事情所困。
編按:本書作者金牌獵人(朱均澤)曾獲2017年亞洲外匯分析師交易大賽冠軍,他靠投資技術、心理素質和正向信念,從3度破產、慘賠千萬中翻身。金牌獵人(朱均澤)認為,從皮夾可以看出「你愛錢嗎?」他發現,有些人會隨便把鈔票塞進皮夾,還會放會員卡、折價券等。而他的皮夾是帶拉鍊的長皮夾,鈔票依面額擺放整齊,且方向一致。他指出,拉鍊是為了保護皮夾中的錢,而選用長皮夾是內心對錢的尊重,給錢一個舒服的家。 日本最負盛名的稅務專家龜田潤一郎在暢銷著作《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提到「年收入200倍法則」,他觀察許多大老闆的錢包,發現一個人的年收入大約等於他錢包價格的200倍。因為一個人對待錢包的態度,就如同他對待金錢的態度。同時,龜田先生實際觀察500位大老闆的錢包,發現這些有錢老闆都使用長皮夾。 金牌獵人(朱均澤)回憶,他高中時、在中油加油站當工讀生,當時,開著賓士來加油的車主大多從長皮夾拿錢,而他心裡卻想:「拿長皮夾這麼麻煩,我才不要用長夾呢!」多年後,當他讀到龜田先生的書,才驚覺原來潛意識對金錢的抗拒與錯誤認知。 金牌獵人(朱均澤)認為,並不是長皮夾有什麼神祕力量,而是當你用上漂亮的長皮夾時,你的心態會改變。你會意識到金錢的重要,並且更謹慎使用與對待金錢。
編按:楊麗花,1998年被《天下雜誌》評選為台灣400年來兩百大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入選理由是「為歌仔戲這種真正產自本土的台灣戲曲打開另一種局面,也因盛名,為歌仔戲背負一生的責任……細數影劇歷史,如果台灣要選一個真正的超人氣明星,無人能比得上楊麗花」。 作者施如芳透過編劇之眼,生動且深刻地描繪楊麗花如何在自助神助下,揮灑平易近人的楊門歌仔戲風味,保守住她從電視帶出來的廣大戲迷。 命運加上性格,楊麗花沒有辜負她「如有神在」的命格,把最壞的時代演成了最好的時代,成為突破時代的天選之人。
編按:本書作者班‧卡爾森(Ben Carlson)是知名財經部落格「致富的常識」(A Wealth of Common Sense)創辦人兼主筆,他是一位合格財務分析師(CFA),身兼彭博社(Blommgerg)專欄作者,從投入職場後一直從事退休金、捐贈基金和各種基金會的法人投資組合管理工作。投資經驗讓他深刻體會到: ‧以投資決策的數量來說,「少」即是「多」; ‧單純比複雜好; ‧因襲傳統比標新立異更能成功達到目標; ‧長期的流程比短期的結果重要; ‧洞察力比戰術有用。 不要想成為第二個巴菲特,但你能用最單純的方法,贏過 80% 投資人!
編按:每年媽祖進香活動,除了是台灣最重要的宗教活動,還被國外列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農曆三月全臺瘋媽祖,已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盛事,每年吸引信徒、一般民眾、外國觀光客熱情參與。 大甲媽祖和白沙屯媽祖,兩者進香行程哪裡不一樣?本書作者王惠光是執業35年的律師,參與進香活動長達十年,列出11點差異,在路線、神轎大小和出巡儀式都不同,參與者的體驗及感受也會不一樣,產生的樂趣也會大大不同。 【2025年大甲媽祖遶境】 大甲媽祖於4月4日星期五晚上10點45分從大甲鎮瀾宮起駕,沿途經過彰化、西螺、新港,4月8日星期二早上8點於新港奉天宮舉行祝壽典禮,並從西螺、北斗、清水北返,在4月13日星期日回駕大甲鎮瀾宮。 信眾可自由參加大甲媽祖遶境,不用報名。同時,YouTube頻道「大甲鎮瀾宮」也將全程直播大甲媽祖遶境過程。 【2025年白沙屯媽祖進香】 白沙屯媽祖於5月1日星期四晚上11點25分登轎出發,預計5月3日星期六抵達北港,並於5月11日星期日下午3點45分返回拱天宮。 進香路線並沒有固定,而是由「粉紅超跑」神轎決定前進方向,沿途路徑會經過苗栗、台中、彰化、雲林4個縣市。 白沙屯拱天宮訂於3月27日到4月28日開放信眾報名,信眾也可以直接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差別在於報名者會拿到衣服、帽子和臂章。 同時,在YouTube頻道「白沙屯媽祖網路電視台」將全程直播白沙屯媽祖進香過程。
編按:歷經10年籌備,備受矚目的「江賢二藝術園區」將於3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這座位於台東金樽的藝術園區,不僅是藝術家江賢二的舊畫室擴建而成,更是他與建築師林友寒共同設計,融合「自然、藝術、建築」三大元素的藝術傑作。江賢二藝術園區共同發起人嚴長壽擔任館長。 嚴長壽表示,聖嚴大師提過「虛空有盡,我願無窮」,但無窮的願力又令我深切體悟人生何其有幸,我們又何其慶幸,能夠共同參與此「百年難得一遇」的藝術大計,伴護著江老師走過這一段重要的旅程。或許有一天我們的名字都不復再見,但是在大家的努力下,為後代子孫留下了一項恆久永續的美麗資產。
編按:小馬大學畢業就到公司任職,服務也有5年,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認真負責,但他有一天發現,自己的薪水比同業從業人員低了三成,向老闆提加薪要求,得到的回應是:「這裡沒有『加薪』這兩個字,不開心就滾蛋!」小馬該如何說服老闆,幫自己爭取加薪? 本書作者無糖律師指出,加薪不是漫天開價,可以提出同業的薪資水平,作為「客觀標準」來談。面對老闆威脅說:「不開心就滾蛋!」這時,小馬要讓老闆知道「我和你是利益共同體,我走了你會很麻煩」,假使小馬已經拿到別間公司的錄取通知,更可以適時表達自己已有替代方案,如此一來,老闆的威脅就不構成威脅,反而是老闆會有不利影響。 至於,有些老闆可能打悲情牌:「公司營運並沒有想像得好,一起共體時艱吧!」試圖轉移議題,那就應該先確定目標是「加薪到業界水平」,不要被假議題帶著跑。 無糖律師擁有卓越談判技巧與法律專業,成功完成多項國際性重大投資及融資案。與法律相關的各種工作中,她最喜歡「談判」,認為只要願意放下一己成見去了解對手、對症下藥,天底下沒有什麼談不了的事!
編按:日本料理研究家有元葉子過去是帶大3個女兒的家庭主婦,因為擁有好手藝,而升格成當料理專家。有元葉子除了開烹飪課程,更推出自有廚具品牌「la base」與生活選物店,她從事廚房用具設計與製作的工作超過20年,主張把生活打造成閃閃發光、有質感的日子。 有元葉子把主婦的烹飪經驗轉化為創立品牌的養分,結合過往使用心得,再透過改良、試用,推出缽碗、托盤、砧板等廚房工具,她認為,要滿足製造者、銷售者、使用者的需求,才是好產品,有鑑於現在消費者掀起廉價風潮,有元葉子也提出,如何在小批量生產的前提下,仍在品質、價格取得平衡。
編按:金牌獵人(朱均澤)曾獲2017年亞洲外匯分析師交易大賽冠軍,雖然身為投資名師,不過他也曾在投資市場裡迷惘過,破產3次、甚至慘賠千萬,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適合投資。但他沒有因此放棄,朱均澤發現,投資不只要技術,還要靠心理素質和信念! 朱均澤就靠這套方法,達到財富顯化,用本金2萬美元(約合新台幣64萬8千元),操作212單、106手外匯保證金,一口氣賺進13萬美元,折合新台幣423萬元!這筆資金入帳後,他在短短6天就成交12間套房,一圓包租公夢想,每月還多12萬租金的被動收入。 朱均澤在書中提到,他買房子不是為了炒房,而是做資產配置,將主動收入轉成能夠保值的不動產,進而產生被動收入。
編按:窮人單方面上傳自戀型照片到社群媒體,一夜之間成為有錢人的暴發戶買跑車、名牌包、黃金手錶來炫富,不過,本書作者鄭寅鎬採訪韓國白手起家的有錢人,得到的啟示是:聰明的有錢人不會刻意在社群媒體炫耀自己的財富,他們深知炫耀錢財只會招來嫉妒。 市場調查諮商公司哈理森集團的副會長吉姆·泰勒(Jim Taylor)訪問6千名美國有錢人,結果顯示,淨資產增加的有錢人關鍵特性就是對「低調奢華(Stealth Wealth)」的追求。89%的有錢人不會炫耀財富。 有錢人追求安靜的財富、不顯眼和不刻意炫耀的消費,他們拒絕華麗和奢侈,追求簡約、精緻。部分富豪甚至不會花大錢在打扮上,有時還只穿牛仔褲和T恤。有錢人透過讀書累積知識,把錢花在皮鞋、腰帶和錢包等不顯眼的地方。 鄭寅鎬是韓國資深企管專家,為了更了解有錢人的思考方式,他接觸超過50位富豪,發現有錢人不從眾,反而總是與他人背道而馳;他試著了解成功的秘訣,並歸納出一套「致富心理」。
編按:電腦要有防毒軟體,我們的腦袋也要有抵禦認知作戰的防毒軟體,作者以5大面向全面拆解中共認知作戰,不只你需要了解,你的長輩更需要。 訊息本身的真偽並非認知作戰的重點,一旦風向被成功帶起來後,人們不再能夠理性思考與對話,軍心、民心和政府信念被動搖後,對立加深,就達到破壞穩定的主要目的。 而認知作戰一旦成功,攻擊方可以大幅降低熱戰所需耗費的成本,甚至有可能不需要花費一兵一卒甚至一毛錢,很快就可以讓對方自動投降。中共以武力攻打台灣的成本極高,台灣海峽又是強固的天然屏障,因此透過認知作戰洗腦台灣人,就成為CP值最高的武器。 由瑞典哥德堡大學政治系主持的多元民主計畫(Varities of Democracy, V-Dem),自2000年起,就針對全球179個國家進行「數位社會調查」。其中,台灣在「遭受外國政府假訊息攻擊」的指標,連續多年位居第一,顯示受到境外假訊息攻擊的嚴重程度最高。認知作戰對台灣的影響,千萬不可等閒視之。 這就是為何需要為腦袋安裝破解認知作戰的軟體,不只你需要知道,你的長輩更需要。
編按:龍應台2021年移居台東,開啟她在都蘭山中、太平洋畔的生活。離開城市,到沒有房子、沒有車聲、甚至沒有人的語言的地方,想讓腳板踩在柔軟濕潤、土味瀰漫的爛泥巴上,想讓耳朵聽見夜鳥的呼叫,想讓眼睛注視一片葉子、葉片上的梗、梗上的一隻螳螂、螳螂腿上一根一根的刺。想知道,不以「人」為中心的世界可能長得怎樣? 從龍應台的山林野居,透過「注視」,將自然與人緊密聯繫,並從中挖掘出更深層的思考,從生命的脆弱到一草一木、一蟲一獸的神奇,無不揭示對生活以及存在的深刻扣問。
編按:在史丹佛大學附設托兒所實驗室,米歇爾博士讓一群4歲小朋友餓5小時,再發棉花糖並告訴他們:「等我回來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吃掉棉花糖,我就會再給你一個。」一些孩子吃掉棉花糖;另一些孩子克服誘惑。那些能夠抑制享樂本能的孩子,20年後,取得更優異的高中畢業成績、大學畢業成績也很出色,在社會上適應良好,成為富有的有錢人。 本書作者鄭寅鎬就提到,有錢人一樣為了生計,比任何人都還要努力工作;有錢人之所以能經濟自由,是因為他們堅持抑制當下的享樂本能,願意承受大大小小的犧牲。光是看每年《富比士》評選的全球富豪榜上提到的富豪,就可以發現沒有一個人過胖。有錢人就是能夠控制享樂本能的人。減肥成功的人可以說已經具備成為有錢人的必要條件。 鄭寅鎬是韓國資深企管專家,為了更了解有錢人的思考方式,他深入接觸超過50位富豪,歸納出一套「致富心理」。透過掌握有錢人的思考與行動方式,不再是財富的盲從者或金錢的奴隸,更能朝著自由、自主的聰明有錢人邁進!
編按:作者戶塚真由子從小被極度節儉的父母養大,因此發誓一定要實現兒時夢想,成為有錢人。 曾經先後擔任公務員和民間企業職員,更成為月薪收過800萬日圓(約合台幣172萬元)的超級業務。後來,她發現高收入不等於有錢人,於是改變努力的方向。 實際走訪全球38個國家,一邊學習有錢人的祕訣,一邊尋找合適對象。在美國、杜拜、瑞士、阿布達比、摩洛哥、摩納哥、法國、義大利、台灣等地,跟全球富豪密切交流。跟資產家結婚3次,3次都離婚。 之後,她遇到現在的師父奧利華,只花3個月的時間,就從月光族,變成財富自由的有錢人。4個月後,資產突破1億元(約合台幣2100萬元)。 戶塚真由子現在經營打造資產學院,傳授財務自由的方法給更多人。74%的學生都是毫無資產或負債累累的人,接受指導後成功扭轉人生。由於教學風評很好,海外也有許多人前來求教,預約已經排到一年以後。經營的部落格也連續獲得人氣第一的佳績,擁有為數眾多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