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46筆,顯示第2頁/4頁
高圓圓說,以前,她以為所有的事到了30歲就會有答案。後來才發現,過了30歲,生活不單只沒有給出答案,出的人生考題還越來越多、越來越難。
怎麼找到自己的最佳睡眠時長?我個人的做法是:記錄自己睡覺的時間,第二天不調鬧鐘自然醒,記錄一周後算出平均值,作為自己的睡眠時長。
我跑步習慣的養成,就是通過儀式感建立的。提前一天準備好跑步裝備放在顯眼的位置,提前下載好跑步時聽的課,第二天起床的流程是喝小杯溫開水、換上衣服、打開手機戴上耳塞,開始跑。
最近最喜歡的一句話:你今天所吃的苦,未來都會變成禮物。未來這份禮物究竟有多大份、多驚喜,全憑你己。
松浦彌太郎說:理所當然的事情,也要一一確認。越是微不足道,越用心去品味。在這個過程中,必會有新的發現。由此收穫的每個微小喜悅,支撐著我們每日的生活。今天也請用心對待。
我也知道,並沒有在副業收入超過主業時就果斷地辭職,也許也錯過了一些可能存在的機會,但是這個選擇是我自己想得很清楚的,我對這個選擇是滿意的。
看哈維艾克《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這本書時,看到一句話觸動很深: 如果你的外在生活進展的不順利,那是因為你的內心佈滿荊棘。
說實話,你總是愛遲到,我也沒有辦法。除了包容,我能想到對你的最大懲罰、對自己的最大保護是漸漸遠離你。
「不要用珍寶裝飾自己,而要用健康武裝身體。」 你是不是常常看到一些身體被透支的新聞、文章時,默默對自己說:我也要開始注意身體了?
羅永浩在《我的奮鬥》裡說過一句話: 希望那些喜歡用「槍打出頭鳥」這樣的道理教訓年輕人,並且因此覺得自己很成熟的中國人有一天能夠明白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有的鳥來到世間,是為了做它該做的事,而不是專門躲槍子兒的。
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是這麼評價三毛的:「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高曉松曾談過他對「四十不惑」的理解:「沒到40歲的時候,以為『四十不惑』的意思是到了40歲就想明白了,之前不懂的就能懂了。等到了40歲後,發現『不惑』的意思是你不明白的事都不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