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495筆,顯示第6頁/9頁
AI終將取代人類,而且取代時間已近?根據專家預估,2045年日本僅剩1成人類有工作,一場人類與AI決鬥戰,似乎近在眼前。
不想被AI淘汰,就要做AI不擅長的事,尤其是與人溝通。善解人意且善於表達,證明自己的存在感,才能在未來活得好,不會輕易被取代。
日本企業接連出包,「Made in Japan」信譽掃地,原因在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淪喪。 台灣也一樣,大企業偽裝外資避稅,讓台灣薪資偏低,也是未盡社會公器責任。
隨著安倍勝選,日本加稅計畫於2019年實施的可能性大增,專家學者都預測此舉將重擊日本經濟,破壞力不亞於北韓核彈!
當今網路、手機傳訊便利,卻也衍生許多「假」消息問題。 在這充滿謊言的「後真話時代」,我們如何辨別訊息真偽?切記遵循3W原則!
一向給人專業、值得信賴的「日本製造」,近年來品質卻接連出包,甚至違法。 日本名門企業倫理崩壞,矛頭指向不可告人的家族內規和現場管控的僵化……。
日本對於工作是否值得,逐漸使用薪水除以實際工作時數的「時薪」來判斷。 若能以時薪概念評估,把不必要的應酬時間拿去學習,自然會換到好職業。
讓客戶感受到被關懷、觸動到內心感情,除了可以提高回頭率,他們還會成為代言人,自動幫忙宣傳、創造口碑行銷,效果比廣告更好。
手機不斷推陳出新,已從觸控畫面的視覺時代,變成會說話、聽話的「人」。而人性化的手機加上會自發學習的AI,功能更強大,手機也將成為一位無所不在的另類上司。
國際間的人工智慧研發戰有了變化,特別是仰賴大量人體實驗、個資數據的領域。極權中國,憑著「沒有人權倫理」的優勢,正快步追上領先的美國、日本。
815全台大停電,核電幫絕地大反攻,讓核電議題再度躍上新聞版面。但從日本經驗來看,核電已然是龐大負遺產,照台電的散漫式管理,台灣真能安然無恙?
人類被AI取代的場面不斷侵入日常生活,但未來仍會有新工作出現,這些工作無法靠數據來反覆嘗試錯誤,且需要溫度,越有人性、社會性的人做得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