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744筆,顯示第61頁/62頁
以重建布雷頓森林協定的國際高峰會,將於十一月在原會址再度召開,希望跨國合作穩住匯市,但這次會議注定失敗,最大原因,就是帶頭大哥缺位。
黎智英在國內四處鼓吹降稅、降稅;王作榮則以經濟學家的觀點提出,把郵儲那大筆過剩的游資用作公共建設支出,才是有效拚經濟、救景氣方案。
把企業收歸國有不是新鮮事,但同時大規模把一個產業國有化,這是第一次;跟「海角七號」的馬拉桑一樣,算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這個時候,拿現金買貨,價格都是倒店大拍賣,折扣低到賣方心頭淌血,像巴菲特一樣大手筆花錢掃貨,這才叫現金為王。
一九九九年美國長期信貸管理公司破產,與這次雷曼兄弟等投資銀行破產,引爆地雷的火苗不同,但根源相同,都是融資比率過高。
這回我們碰到的是世界級不同產業循環的共振,五年的、七年的……都碰在一起,讓傷害擴大,讓普通衰退時可以躲避的避風港消失。
大師建議的長期持有絕不是隨便買、不要賣,閒閒等賺錢。關鍵在於:相信經濟長期成長,股市是分享成長果實的最佳途徑,所以在空頭市場也不離場。
散戶的悲哀在於,往往最後的底部就是由小投資人斷頭斷出來的。作投資人要先想清楚自己要賺什麼錢,撿便宜也一樣,靠政府或外資護盤來解套,是不切實際的。
民間投資意願不足,就算利率在滴、融資手續在方便,但大家看不到賺錢的機會,沒有借錢的需求,央行想創造流動性的願望自然落空。
台灣股市這些年的狀況就是股價來來去去,但是配息金額年年增加,再下去也會跟美國股市相同,長期投資是正確的,但一定要把現金分配算進去。
雖然台灣種田的人口比率不到一成,但年度工作循環還是有季節性因素,並沒有因為進入資訊時代就消失,現在就進到年底旺季。
工資不漲,就沒有惡性通貨膨脹,而因原物料上漲造成物價壓力的說法也很有趣。都說進入不景氣,需求下降,供給又沒減少,原料要怎麼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