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月涵 美商花旗環球證券台北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及 研究部主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曾任 台灣區美林投顧總經理、月涵投顧總經理。
小公司具有接近客戶和市場端的優勢,目前我們處於小而美的階段,因此當前台灣企業能夠有如此優異的表現,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台股在歷經了長期的委靡不振,以當前環境看來,這次台股的表現似乎會首度優於亞洲其他市場。
出生再正確的時機、正確的文化環境下,再加上投入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時間,比較有機會成功。
在當前的景氣循環階段下,無法杜絕類似龐氏騙局的發生,但較佳的政府法規及監理措施,肯定可以降低事件發生的機率。
一但PIGS或波羅的海國家提高稅率,很容易將經濟活動推往港、台等調降企業稅率的國家。長期而言,這對台灣是好消息。
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並非刻意設計好的,不會因為中國或IMF的「設計」,而喪失其地位。
隨著兩岸商業障礙加速移除,許多在中國營運的台灣產業,也具有成長的契機,可望取得新的主導地位。
經濟議題政治化後,所有邏輯和原因都被拋在情緒之後。且民粹主義情緒鼓動美國國會抨擊金融業,這與台灣立院的表現頗類似。
對台灣而言,資金回流將是重要的轉捩點,十年來台股績效落後亞洲其他地區,這回可能出現大逆轉。
為了減緩失業或資本市場過度失血,政府出面補足投資支出不足的部分,不過從歷史經驗得知,政府大力介入經歷的風險不小。
台灣限制股利發放的法規相當不何時宜,在本該是鼓勵台灣公司多多發放高股利的此刻,但法令卻扮演了封殺者的角色。
台灣金融體系受到嚴格規範,然而,台灣所受金融風暴的傷害,卻不比美國輕微,那金融業保守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
大部分的債務在金融體系內,而非在實體經濟裡。這也是為什麼眾多金融危機解決提案都專注在銀行,極少將焦點放在實體經濟本身。
台灣發行消費券的另一層涵義是,過去台灣甚至整個亞洲消費率太低,將消費動能從美國移轉亞洲,是根本搶必要的長期解決方案。
健保制度不應只計較健保費用的增減,而應強調提供擔負得起、且有效的醫療服務能力。
下一個產業是什麼?我們應從最不令人期待的地方找起;因為過去的經驗是:銀行股牛皮、科技股不存在,商品則被市場遺忘多年。
在投資人的流動性資產虧光之前,空頭市場不會結束。投資人因為拒絕賣出持股而虧損,以致在反彈行情的短線操作中,虧損更嚴重。
其實,老年人口並沒有想像中可怕,問題癥結可能在於我們的態度。現代人活得比過去更久、更健康,也更有生產力,只不過企業的勞動結構、稅制與退休金制度,仍停留在五十年前。
近代有兩次「去槓桿化」的階段,一如我們目前面對的。一次是一九三○年代的美國,一次是一九九○年代的日本;雖然時間和國情大不相同,對該國的貨幣政策影響也完全相反。
開放金融市場的最佳時點,是經濟循環的低檔,此時引發金融泡沫或結構性失衡的風險相對小,現在正是台灣展開金融改革的時候。
1980年代的極端社會主義政策,造成經濟停滯,現在雖然不至於退回80年代,不過,更多的金融和貿易規範,似乎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