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八年十一月,時任聯準會主席的伯南克,為避免美國陷入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般危境,除將利率調降至〇~〇.二五%外,另祭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隨著美國就業市場逐漸改善,經濟穩定復甦,聯準會於二〇一四年十月結束QE,並在去年十二月宣布升息,正式朝貨幣政策正常化邁開步伐。
文章列表 共128筆,顯示第6頁/7頁
二〇一五年對全球企業併購而言,將寫下一個嶄新的里程碑。根據彭博社統計,今年以來全球企業併購的金額已突破四‧六兆美元,超越二〇〇七年時所創下的四‧二兆美元,成為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一年。而史上六筆逾千億美元的超大型併購案,有兩筆就發生在今年。究竟是何種因素,造就這一波狂熱的併購風?
在去年美股報酬率近三成,金融海嘯後達一七〇%的心理壓力下,今年的市場確易波動,投資者真的要沈得住氣,宛如老子的《道德經》所言,「如尺蠖之蟲,若不屈則不能伸矣」,馬年股票投資的基調正是如此。
「現在高收益債還可以買嗎?」這個問題從去年五月爆發一波贖回潮以來,不論是銀行客戶、理專、甚或法人,都陷入難以判斷的困境中。細究理由,一方面多少嗅到了美國QE退場,甚或升息氛圍,擔憂債券可能得面臨利率反彈所產生的損失。另一方面,看著美歐股市節節走高,遲疑進場,心中想著不如拿點比定存還高的配息,較為實在。到底那個說法才是對的?
世界盃足球賽進入單敗淘汰的近身肉搏階段,當媒體聚焦最後冠軍誰屬之際,稍受冷落的全球股市卻有別於傳統季節平淡行情,紛紛於近期創下新高。其中美股道瓊逼近一萬七千點,德股首見萬點,台股改寫馬總統就職時高點。
從二○○八年的夢碎至二○一三年的心碎,陸股不知不覺在熊市懷抱中邁入第五個年頭。對照美歐股市屢創新高的強勁走勢,上證指數幾近回到十年前的原點,似更彰顯黯然無光。過去三年不如人意的陸股,未來還有機會嗎?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成立於2011年9月,由不同財經領域專業研究員組成,以客觀、專業角度提供金融市場研究與分析,範圍涵蓋各主要國家總體經濟、股市、債市、匯率及商品等。
中國對於原物料市場的影響,伴隨其經濟成長而逐漸加大。在二〇〇六年時,中國全年鐵礦砂進口量為三‧三億噸,已占全球需求達百分之四十七。到去年來看,全年鐵礦砂進口量達八‧二億噸,占全球需求更達百分之六十。由此可見,快速成長的需求,讓中國對鐵礦砂價格的影響地位大幅提升,一旦中國大陸景氣出現放緩,對鐵礦砂等原物料而言,影響絕對是極為重大。
六月初,中國政府嚴查場外配資。融資平倉引發資金互相踩踏,六月十九日及二十六日上証接連兩天慘跌,分別重挫七及八%,陸股逢星期「五」就修正之名,不脛而走。在香港上市的國企股,四月初雖因港股通單日額度用罄,一度勁揚逾兩成,隨後再現沉寂,自高點回落近一成。在上証暴跌三成下,陸股漲勢是否就此告一段落,已為投資人現今討論的熱門話題。
自二〇一〇年歐債危機爆發後,這齣金融版的恐怖電影始終未完結。儘管每集劇情略有差異,但「希臘」總是扮演著第一要角。今年以來,最新歐債續集再度上演,劇情發展峰迴路轉,精采程度完全不亞於過往。
今年下半年開始,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由中國股、匯市所觸發的修正潮,一路向外蔓延至新興市場,最終連歐、美股市皆出現大幅度調整。八月二十一日起,短短三個交易日美股跌逾一成,創二〇一一年八月美債降評後最大跌幅。
二〇一四年五月,習近平在河南省考察時,針對中國經濟,將從過去動輒兩位數的快速成長,逐漸放緩到六至七%。經濟結構由投資、出口、製造業,轉型成民間消費、服務業為主的成長模式,首次提出「新常態」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