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恐有貿易戰衝擊、可透過多元化來分散投資風險,長期持續關注企業獲利
文章列表 共132筆,顯示第1頁/6頁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滿月,便風行雷厲地推出各項行政命令,包含移民與邊境議題、能源與環境議題、政府效率改革議題、貿易與關稅議題;這些政策不僅符合政見,強度與幅度也大致符合預期。然而,在最關鍵的關稅議題上,卻似乎仍未能降低金融市場預期的不確定性。
經歷了去年的全球大選年之後,這個月底又即將迎來本年度最重要的一場選舉:德國大選。德國是與法國並列的歐盟領主,然而,二〇二〇年以來,歐洲經濟就始終處在異常疲軟的情況下。本次德國大選是否能夠改變這一頹勢呢?
隨著通膨率逐漸回落到三%以下、市場對於聯準會放寬利率政策的預期越來越強,美國短天期公債殖利率於七月底開始大幅下跌,並於九月初追上長天期公債殖利率,結束了史上最長的殖利率曲線倒掛時期。回顧歷史,當長短天期公債利差由負轉正、並且利差開始擴大時,後續一至兩季內美國經濟幾乎都無可避免地陷入衰退(見圖一)。這個預測衰退有效指標,本次是否也會應驗呢?
歷經日股在八月五日暴跌,日本央行(日銀)官員緊急滅火,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腳步看似戛然而止。另一方面,自民黨黨魁選舉九月登場,多人混戰挑戰首相大位,新首相增加了未來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日銀的下一步會怎麼走,日圓的甜甜價還有機會看到嗎?
說到二〇二三年,你會想到什麼?如果從未來反看現在,這一年最重要的事件,極可能是去年十一月底 OpenAI公司發布 ChatGPT 後,引發一連串的AI熱潮。如果要說 ChatGPT 的擴散力有多大,光從發布五天使用者就突破百萬、上線兩個月就破億,這兩項驚人的最速紀錄就可以窺探一二。許多趨勢觀察家更是大膽預測,AI將會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再一次徹底顛覆人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