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取得Project Syndicate授權,精選來自諾貝爾獎得主、政商界領袖、頂尖大學學者專文,提供讀者全球觀點。
川普陣營中的富豪企業家與「庶民派」代表,為了H-1B工作簽證而發生爭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塞默魯,在雙方論述之外,點出了更深層的教育失能問題。
前IMF副總裁克魯格擔憂,國際性的債務危機可能已迫在眉睫。比起直接資助重度債務國,引導他們實行經濟改革及債務重整才是永續之道。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開示:2025年,動盪的國際政局可能成為新常態。 在一片不確定中,聯準會將持續扮演關鍵角色。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社會的消費支出卻與其經濟產出不相匹配。 中國專家羅奇對中國內需乏力造成的經濟困境,進行深度探究。
川普聲稱為了保障美國勞工權益,將透過關稅戰打造貿易壁壘。 前世銀首席經濟學家認為,直接為失業、年長勞工提供救助,才能真正改善問題。
民調顯示僅28%美國人對民主運作感到滿意,美國民主可能正面臨深刻危機。 精英與勞動階層的成見逐漸加深,新任政府需要廣納聲音,但人民能寄望川普嗎?
川普勝選後,積極與馬斯克商議減稅及縮編政府預算大計; 哈佛大學教授則從實務面提出質疑:「削減的兩兆美元預算要砍在哪裡?」
川普新政府面對中國持有巨額美債的問題,老布希政府的經濟顧問獻上一策: 美國可要求中國註銷部分美債,既不會損及自身經濟成長,又能減輕債務負擔。
COP29在各國在戰略變動與政治爭議下,開啟艱難的氣候對話。 歐洲銀行行長呼籲各國放下成見,採取實際行動。
當今科技億萬富豪不僅擁有巨額財富,還在社會、文化和政治上,掌握極大的權力; 「財富即地位」的概念,引發新的權力失衡,社會必須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