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61筆,顯示第2頁/6頁
很多人都知道「長期投資」是股票獲利的王道,但績效很難立刻顯現,所以還是有人愛追求「短線操作」,來展現投資技巧。
日前看到一篇國外的文章,提到如果每一代iPhone手機推出時,你都買一支,總共會花1.7萬元美金,但是如果你在那時,把買手機的錢拿去買Apple的股票,現在總值會達到3.67億美元。
面對詭譎的股市,有些投資小白選擇放棄,有些卻又躍躍欲試。前者深怕賠錢。後者急著想賺錢,但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對的。
每當ETF要除息之前,「該除息前買,還是除息後買?」成了媒體最愛寫,也是大家最關心的議題,然後會邀請很多專家來表示意見,我也常被問及。 這一篇文章,我刻意選在00878除息之後再發表,不然我還是要在同樣的議題上打轉。這一次,我想來和大家討論,你買ETF的目的是什麼?
我以往對0056的操作建議是「隨時都可買,買了忘記它」因為它的股價長久以來都非常牛皮,什麼時候買,價錢都差不多,所以就能「隨時都可買」。此外,買它圖的是每年穩定的股息,所以才建議大家「買了忘記它」加上股價波動小,就毋需費神找高低點來賺價差。
編按:存股族年中發紅包囉!7月合計有18檔ETF除息,其中首度季配息的元大高股息(0056)、半年配的元大臺灣50(0050)等15檔ETF將同步在7月18日除息,若想搭上除息列車,投資人最後買進日為7月17日(周一),股息將在8月11日入袋。 其中,0050將配發1.8元,0056則配發1元,激勵股價來到今年高點,這時間還能買0050、0056嗎?對此,樂活大叔施昇輝認為,平衡型的投資人可以在大盤日K<20的時候,考慮買進0050,即使沒賺到價差,每年還能領到股息。而若是保守型的投資人,只想每年穩定「領股息」,那麼應將投資時間拉長,而非等到除息前才買。 (原文刊載於2021/7/2,更新時間為2023/7/14)
「元大高股息基金」(以下簡稱0056)從今年7月開始,從年配息改為季配息,也就是說未來每年的1、4、7、10月都將配息給投資人,同時納入收益平準金機制。很多網友都很開心,但也衍生了一些疑慮,我在此一併回答所有網友。
投資理財的觀念,不一定要從書上、影片、或聽演講取得,許多生活經驗中,也可以給你很多這方面的啟發。以下就是我從停車這件事上,所得到的有趣、卻也很深刻的教訓。
在閱讀本文時,多數人應已領到政府普發的6000元,希望你還沒有大吃大喝花掉。我建議可以拿這筆錢來做一些不一樣的投資。就算你已經拿去消費了,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自己拿出6000元來這麼做吧!
很多投資專家最愛恐嚇存股族「小心『存股』不成,成『存骨』」又說領股息只是「左口袋換到右口袋」、只是「在領自己的錢」,結論就是「存股」根本是大錯特錯的做法。真是這樣嗎?正在存股的你,也很困惑嗎?
我曾在自己的臉書專頁「樂活分享人生」,提到某個假日的用餐經驗:早餐和太太兩人吃了兩個夾料吐司,兩杯咖啡,就花了270元,晚上全家7個人去吃燒肉,也花了9900元,還沒點酒喔!沒想到6小時內就有超過3000個讚,留言也超過100則,有人認同我的觀點,當然也有人不以為然。
小資男女資金不多,能選擇的理財工具相對有限。定存、儲蓄險、股票,算是資金門檻和資訊門檻最低的三項理財工具。若將風險度由低排到高,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定存風險是零、然後是儲蓄險、而股票的風險最高。 我的看法卻完全相反,你一定會問:「怎麼可能?」 (原文刊載於2020/5/26,更新時間為202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