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36歲存股600張兆豐金的投資達人大俠武林出生於 1985 年,攻讀北部國立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期間暫時放下學業,與友人合夥創業創辦工作室從事教育軟體開發。30歲即累積千萬元資產,35 歲離開職場,成為專職投資者,這兩年大盤指數從萬八跌到萬二,他如何照樣滾出239萬元?
文章列表 共2881筆,顯示第50頁/53頁
編按:從84個國家、2,500家代理商中脫穎而出的世界銷售冠軍——青木毅,悟出一套成功業務的「提問型業務技巧」,絕不會一開口就是「賣東西」,而是能「精準提問」,觸發顧客主動說出「Yes,I need it!」。
本文作者梁永煌,政大企管系畢業;政大企研所企業家班。現任《今周刊》發行人。曾任《今周刊》社長、《財訊》月刊總編輯、《工商時報》採訪記者、南亞塑膠公司助理管理師等。
編按:為什麼三餐吃得那麼少,那圈肚子還是消不掉?多吃蔬菜、水果,平常還會多走路,腰圍怎麼反而愈來愈寬?明明不愛甜食、不吃消夜、BMI也正常,怎麼就得了糖尿病? 醫學證實,腹部脂肪除了讓身材變形,更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共同危險因子! 台灣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更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關鍵就在肚子上的那圈「脂肪」。 所謂醣胖,就是攝取過多的醣類,加上長期久坐活動少,導致體內囤積肝糖、體脂肪,致使我們陷入「胰島素阻抗」危機,這可說是慢性病的關鍵密碼。 而且,更容易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的,是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蛋糕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 如何改善?別急著戒醣!從一份醣開始,建立活力慢老新日常 游能俊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機,讓他決定「以身試醣」,各種食物下肚後親身扎針實測血糖,證明醣類份量是關鍵,並建立運動習慣,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體脂率從30%降到18%,6年來體脂率都維持在20%以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編按:如果有一天,你即將道別這世界,會希望如何度過餘生?如果有一天,親友生命來到盡頭,他還有什麼遺憾未了? 面對最終的告別,許多人都希望減少遺憾、傳遞愛意、保有尊嚴,然而當說再見的時刻到來,又有多少人能安然迎向終點? 安寧基金會看見許多人面對這生命必經歷程的迷茫,故廣邀社會名人、專家學者、醫護人員、一般民眾…分享他們所經歷過的真實告別歷程,無論是不捨的、錯過的、溫暖的、感謝的……望透過這些故事與思考,讓你我能做出更無悔的道別。
案例/王文倫醫師,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病例:58歲的李先生是建築工人,平常香菸不離手,檳榔不離口,每天工作結束後都要喝半瓶高粱酒才能入睡。朋友注意到他喝酒時都會臉紅,還以為是他酒量很好。三個月前李先生開始覺得喉嚨總是像有東西卡卡的,咳不出來,朋友認為他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好心拿了胃藥給他吃。然而,李先生的的喉嚨異物感持續存在了兩個多月,甚至偶爾會咳出血絲,在太太的勸說下他才至耳鼻喉科就診。
編按:父親原是呼風喚雨的公司大老闆,後來變成躲債的破落戶,被經濟壓力逼到喘不過氣的他,將怨氣移轉到孩子身上;母親原是千金大小姐,不顧娘家反對,執意嫁給父親,卻在丈夫生意失敗後,哀嘆地對孩子說:「我這輩子,不知道是在活什麼。」 從備受呵護的小公主,一夕之間變成被父親家暴的低收入戶小孩,為了脫貧,一面讀書,一面熬夜打工到身體垮掉。捨不得花錢滿足口腹之欲,一餐只用17元買白飯與高麗菜。 歷經全家躲債、罹癌、失婚等人生打擊,號稱「投胎失敗組」的陳珮甄,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了求學生涯,再憑一己之力,將自己擠進最好的外商公司,持續創造無數亮眼履歷。她是怎麼以不屈不撓的正向姿態,不被出身限制,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了一條花路?
編按:高年級的你, 還是堅持「錢留子孫」?拼命存錢捨不得花,只會落個吝嗇之名;大筆的遺產,更常常成為子女鬩牆的導火線。 作者和田秀樹擔任老年精神科醫師35年,診治超過6000名老年人,一年解剖一百例大體,最後他明白,沒有任何人能在年過85歲之後,大腦沒有阿茲海默行神經病變、體內沒有任何癌細胞、動脈沒有任何硬化症狀。 換句話說,不論怎麼努力,人終究只能接受年華老去。 坦然認老,不是認輸棄守,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還能做的事,從容不迫的面對老年生活,成為一個有格調的高年級生。
人工智慧(AI)的世界在不斷發展,一直有新的突破和進步。但有一項發展特別引起了人工智慧界的注意,那就是 ChatGPT的出現。GPT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簡稱,中文全名為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ChatGPT是指能夠對話的GPT版本。它於2022年12月首次公布,由於能力和潛在的應用令人印象深刻,讓人工智慧社群興奮不已,並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孩子大多都是以父母為榜樣,父母的金錢態度,對孩子金錢教育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隨著兒童節的到來,我們不妨探討如何在幫小孩買玩具的同時,教導孩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存股高手陳重銘、知名作家吳淡如在新書《人生實用商學院:培養理財的富腦袋》提到,吳淡如深知教養孩子不是只是滿足需求,更是教他們如何學習自我控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曾經努力對抗過「小孩吵就有糖吃」。
年近70的母親情緒激動對著負責照顧的小女兒喊道,「我就是小孩子!我就是小孩子!你要像照顧小孩子一樣照顧我,這就是報恩!你懂不懂?什麼叫作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要照顧我!」
理財部落客林書廷有詳細計算過,人的一生中要花多少錢。前提是假設我們 22 歲開始工作 60 歲退休,總共工作38年,然後75歲掰掰,其中包括食衣住行、育樂、養小孩等費用。非常簡約的計算,夫妻兩人竟然一輩子至少要花 3,000 萬元。現在的你可能還年輕,不覺得花費會有那麼多,是因為你還沒有買房買車養小孩的壓力,所以人生支出表上的金額好像跟你無關,等到年紀越來越大,金錢的問題便會接踵而來,若以目前的收入,有辦法應付嗎?
黃麴毒素便是俗稱發霉後長出的來毒物,毒性極強,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還是非常強的生物致癌劑,只要1毫克就達到致癌劑量,因此,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IARC)劃定為1級致癌物。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前兩句講的是基因,龍只能生出龍,鳳也不會生出雞來,最後一句講的是傳承,因為老鼠爸爸只會打洞,所以老鼠的兒子也只能跟著打洞。如果老鼠的爸爸會飛天,那麼老鼠兒子也會像老鷹般飛翔了。可是老鼠沒有翅膀,要如何飛翔呢?
每每我問大家為什麼希望做某件事、買某個東西、達成某種目標、或是協助某個人時,得到的回應確實各有不同──但這僅限於一開始,如果我繼續追問「為什麼」,得到的答案聽起來就都一樣了。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行動或決定讓自己感到快樂、安全、或無後顧之憂。換句話說,驅動我們的就是生活滿意度。 舉個例子吧,想像一下你心目中最無私的行為(純粹出於善意的行為),然後問大家為什麼要這麼做。 根據我的經驗,如果我繼續追問「為什麼」,對方可能會開始說:「因為這就是應當做的事啊。」 然而,當我追問「這為什麼是應當做的事?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到頭來大家都會說,因為那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全人、活得有目的、或者感到快樂。
放養是最困難的,要放任的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家長的態度。成績不會是一切,成績和分數是留給學校的,畢業後不會跟著你。
阿明所居住的該棟大樓,有一戶住戶時常欠繳管理費,迄今已經累積數個月管理費沒有繳納,雖然管委會已經向其提出訴訟,但是該住戶仍然拒繳管理費,請問管委會可以把該住戶出入公共設施的磁扣消磁、取消他的電梯使用權呢?
瘦身對於某些人來說並不困難,有些人甚至沒有變胖的經驗;相對的有不少的「減肥困難戶」不但有克制飲食,也有在運動,但體重與肚子上的脂肪卻一直在原地打轉;問題在於他們的狀態還不適用於所謂的「利用熱量缺口瘦身」。 的確,一般人透過適度調整飲食與運動,就能形成熱量缺口、達成瘦身的效果;可是當你已經作出改變、卻沒有看到成效的時候,除了檢視自己的「改變」是否足夠之外,有必要探討一下無法成功製造熱量缺口的原因。
我的美國爸爸是一名機師,60 歲就屆齡退休,已經離開波音747 的機長室25 年了。他一直都在聯合航空工作,屆滿60歲之後,他在1990 年5 月的某一天完成了職業生涯的最後一趟飛行。從東京成田機場出發往紐澤西紐華克的直飛航班,結束37 年的機長生涯。
除了未公開發行的股票之外,還有一種介於已公開發行跟未公開發行之間的股票,稱為IPO,可稱為新股掛牌(首次公開募股)。這類的股票在正式掛牌開始買賣之前,依規定必須提供一定比率的股數給投資人申購,因此稱為「股票申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