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架上的自動鉛筆大約25元可以買得到,我可以幫妳支付25元,因為那是妳上學的『需要』;但如果妳要買超過25元的自動鉛筆也可以,差額就要用妳自己的錢付喔!因為超過25元就是妳的『想要』。」這是發生在我與當時三年級女兒的日常對話。
文章列表 共2834筆,顯示第10頁/13頁
過去我長年任職的「浴風會醫院」專門醫治幸齡者(編按:超過80歲的人),每年大約會解剖一百遺體。然而,大部分的情況是,我們很常在患者體內發現連本人都沒有察覺的嚴重病灶,而患者卻是死於其他疾病。也就是說,這些病患直到離世時,身體裡仍有疾病沒被察覺;就連癌症也不例外。只要有機會解剖年齡超過85歲的亡者遺體,就會發現幾乎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癌症。換句話說,成為幸齡者之後,任何人體內都可能有癌症。
養生,就是把自己活成一頭簡單而快樂的豬 讓身體放鬆如乾透的木頭一般輕靈放鬆; 讓心神凝止、靜如平鏡,繁瑣之事過眼而不留,不再耗損能量。
會背誦唐詩但不會收拾房間,會畫畫但早上起床要讓父母叫,會背九九乘法但不會綁鞋帶,會彈鋼琴但書包不會自己背。讀書讓老師催、寫作業讓父母陪⋯⋯孩子的這些行為,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在《讓女性受益一生的理財思維》這本書中,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金錢故事,或者也可以稱之為金錢劇本─它是你小時候關於錢的記憶和經歷。 這並不是你小時候家裡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錢帶給你的感受,以及你父母在花錢、理財過程中給你帶來的體驗。除了成長經歷,社會傳統也對我們的金錢觀的塑造有很大影響。在傳統文化中,女性如果很直白地說想要追求財富,就會被人貼上貪婪、不知足的標籤,甚至有人會覺得「想嫁個有錢人」,都比「我想要賺錢」更讓人容易接受。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女性羞於談錢,和金錢的關係也顯得若即若離。
在瑞士,我和104歲的人瑞擁抱,我們就像來自地球兩端的忘年之交,他讓我聽見生命的歡樂頌,我開始不斷與7年前的自己對話。
113年04月03日07時58分(臺灣時間),臺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7﹒2地震,震央位於東經121﹒67度、北緯23﹒77度。該地震可能引發海嘯影響臺灣,提醒沿海地區民眾提高警覺嚴加防範,注意海浪突然湧升所造成的危害。 -------------- 我們該如何看房子的外觀、結構設計與施工品質? (原文刊載於2020/12/25,更新時間為2024/4/3)
明明該你說話,你也準備得很完美,但台下陌生或質疑的眼光,卻讓你只敢以最四平八穩的方式發言,而不敢展現你最生動活潑、創新且與眾不同的觀點。不是你不會演說,而是你忘了你說話的的權利。本書告訴你如何拿回你的話語權,如何應用各種技巧找回自己真正的聲音,成為說話高手。當屬於你的那一刻到來,你也可以占據整個屬於你的空間,大聲的說出來。
編按:52歲,在醫界同儕和病人間都頗有名氣的婦產科名醫林禹宏醫師,在事業高峰之際,突然被診斷出白血病,人生目標被迫中斷,活下去,變成他唯一的目標。 經歷化療—復發—骨髓移植—12個月的等待肺臟—7度肺炎—2個月的葉克膜、肺臟移植……5年驚濤駭浪、瀕臨死亡的抗癌歷程,最後奇蹟似的活下來……閱者無不動容。 書中記錄著5年來經歷病魔的折磨、抗癌的治療過程和家人一路傾力陪伴、支持的心路歷程。即使困難重重,但只要抱持希望、樂觀態度去面對,才有機會迎來曙光。
台灣散戶最好奇的神祕交易員巨人傑,17歲入股市,從懵懂的股市小白開始,直到成為舉市皆聞的重磅級散戶! 巨人傑秉著熾熱的「交易魂」,不惜犧牲娛樂與睡眠的時間,反覆研究市場與規則,用真金白銀持續交易,台股、海期、選擇權、當沖,每個市場都有他留下的痕跡……首度公開投資思維!
作者松下RISE,原是一個普通上班族,早上8點上班,晚上10點半才下班,假日總是累得倒頭就睡,身體與心靈都越來越疲乏。很想改變現狀,但沒有收入就不能生活的現實,讓自己一直陷入負面迴圈。 為了擺脫金錢壓力、擁有其他被動收入,她開始學投資股票,從對數字一竅不通,看到金融術語就頭痛,到三年創造被動收入1,000萬日圓(約新臺幣220萬元),怎麼辦到?
1974年,林省三辭去交通部航政司航務科長一職,前往長榮公司任職,這個決定是來自於長榮總裁張榮發(以下簡稱張總裁)的力邀。
細菌類中毒最常發生的便是食物中毒,根據定義,食物中毒泛指兩人以上因食用相同食物並產生相似症狀,因此可將食物中毒視為多人中毒的事件來看。為了檢測食物中毒,必須針對患者的嘔吐物、血液採檢確認。
除非是3歸扣因素才會被視為遺產的提前分配,要計入遺產總額計算分配。所以,要從父母手上拿錢,就要避開此3種因素,才可以完整再參與父母死後的遺產繼承分配。
相信大家都聽過類似的故事:有一位穿著短褲、拖鞋的老先生,走進歐洲名車的展售場裡,在場的業務員對這位看來不起眼的老先生並不怎麼熱絡,老先生卻在幾分鐘之內就下訂了一臺要價數百萬的名車,讓所有的業務銷售員瞠目結舌。 或者在名牌精品專賣店裡,店員對穿著普通的顧客態度傲慢,豈料顧客一出手就買下百萬元的名牌包,讓以貌取人的店員羞愧得無地自容,這類的故事在不動產行業中也屢見不鮮。
作者是一位17歲孩子的媽媽,在小孩5歲以後,開始致力兒童財商(FQ)教育不遺餘力,擅長以互動遊戲的方式建構孩子的金融素養,深受孩子歡迎。近年還成立「馬哈理財遊樂園FB社團」、「小小巴菲特親子理財營」,鼓勵所有的父母陪孩子一起學理財,翻轉全家的財富人生。
1958年,第一張真正的信用卡BankAmericard在美國廣泛發行(1959年允許慢慢支付信用卡餘額,1977年改為Visa卡)。1960年代初,信用卡的廣告大多針對在外旅行的推銷員,目的並非真正的消費性信貸。廣告商「一卡在手,簡便旅行」的口號,一夜之間就使美國運通和萬事達卡公司(Mastercard Incorporated)取得了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