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2835筆,顯示第80頁/83頁
有時候會有人問我如何進入美國學校讀書,並順利找到工作的經驗,是不是在哪所學校就讀哪個科系,就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在美國排名前十的商學院取得MBA 學位,是不是就能到世界首屈一指的投資銀行就職?這是計劃或夢想到美國留學的朋友,最常問我的問題之一。
「這是我的問題,也可能是你的問題。」 來自6000萬讀者的靈魂拷問,帆書(原樊登讀書)APP創始人 樊登 寫給現代人的生活解方!
「這是我的問題,也可能是你的問題。」 來自6000萬讀者的靈魂拷問,帆書(原樊登讀書)APP創始人 樊登 寫給現代人的生活解方!
在求學的過程中,大人們都耳提面命節省的精神很重要,而實際上的確也很重要。社會新鮮人想要存錢,第一步當然要控制開銷,但是只要節省就好嗎? 絕對不是。以下來看看三個絕對不要節省的投資。
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我人生前30年都住在公寓裡,從來沒住過獨棟房子(編按:透天厝)。移民英國後卻發現,住房子在英國不但是主流,如果調查英國人的置產偏好,房子絕對會獲得壓倒性勝利。英國人真的太愛房子了,導致公寓的房價漲幅一直不如房子不說,房市裡的搶手物件往往也都是房子。對於居住空間的偏好不只深深影響了英國人的生活習慣,更形塑了他們對於理想人生藍圖的規劃。
編按:很多人透過追求財富自由,獲得人生自由。但很多人為了這份自由,卻卡在追求財富的痛苦中。 《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作者,獲得人生自由的方式卻很不同,七年前,她們離開痛苦的工作,跟很多人一樣,本來也希望透過創業致富來尋找人生出路,花了七年時間,一路摸索前行,卻意外發現一條截然不同的路:順從自己內在的感受,做真心想做的事,甚至還經歷過兩次存款歸零,創業失敗。七年之後,兩人並未致富,卻已經找到豐盛與自由。 因為與其説消除「沒錢的狀態」,她們消除了「沒錢的擔憂」。 24小時都為自己所用是什麼感覺?每天做喜歡的事,就能養活自己是什麼意思?金錢,不善不惡,只是經驗的流動。擁有物品的數量持續減少,富足與自在的感覺與日俱增。 一切都在她們決定,不再為賺錢而忍耐,不再過度為未來擔憂,選擇不等待,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允許自己當下就做真心想做的事,從此,好事便開始不斷發生,生命中許多卡關的事,也神奇的一件一件鬆開了……
很多人問我,為何可以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一生的志向?其實我小時候想過要當畫家、雕刻家,而「廚師」這職業從來沒出現在我的國小作文過...
編按:作者瓦基現年36歲,2021年他毅然決然辭掉任職10年的台積電副理工作、投入自媒體開始說書事業。「每個人都可以發掘真正的自己,打造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同時獲得成就、獲得財富,讓人生不留遺憾。」從為公司打拚到為自己工作,以下是作者不想成為會被取代的員工、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最後跳出「升遷加薪」的線性職涯的故事...
2005年我在舊金山買下我的第一間房,某天有位鄰居停下來跟我寒暄。他是這一區的「教父」,早在1970年代初期就買下他的房子,他向我介紹了所有鄰居的情況,其中有位鄰居的情況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一買股就跌,很痛;買了又不漲,很衰。如果你買在主力、大戶進場價格之上10%左右,不用怕跌,他們會護盤;而且容易漲,他們布局的目的就在拉抬股票,跟著有錢的投資專家,勝率自然高。 作者股市名師彼得龍,以籌碼資訊為核心,發展了一套投資方法。他以市場上的主力(法人、大戶)的動向為基準,決定要如何進行投資。直白地說,就是關注投資有人「炒」的股票。
「他對你好,是因為你有錢。」如果有一個人因為錢對我好,那我真的要感激他,還會對他加倍的好。 看看天下,「要你錢還傷害你」的人例事例有多少,連親生子女都可能要你錢、偷你錢、搶你錢、設計移轉所有權,而且連個好臉色都沒有。 既然是「你有錢」造成「他對你好」,在這樣動機明確的關係中,你要怎樣演好有錢人角色?你需要保護自己嗎?你有必要看輕對方或離開對方嗎?試做以下習題。
國際連鎖壽司企業Kelly Deli 的總裁崔凱莉,在2020年英國財富排名比伊莉莎白女王和貝克漢還高!現在她回顧人生,感恩回饋她成功的秘密。 出生在地方貧困農家,16歲白天當女工,晚上讀夜校。經歷無法正常閱讀的生活以及事業失敗留下10億韓元的債務,這樣的她有什麼希望呢? 很長一段時間她一度覺得自己還不如死了好。但幾年後,她成為全球企業總裁,創造了6千個工作職缺,擁有來自世界13個國家的30多個商業和分公司的企業。曾負債10億韓元,甚至想跳巴黎塞納河自盡的她,是如何逆轉人生變成英國前0.1%的富豪呢? 「想要成為富翁,就要領悟富翁的想法。」從匱乏的想法到富足的想法,徹底改變財富的流向! 崔凱莉下定決心學習富人的共同思維方式,並且完全體會他們的想法。她相信,如果按照有錢人的做法去做,她自己也能做到。在短短的5年裡擁有了工作一百年也賺不到的巨大財富,讓她實現這個目標的正是財富(Wealth)的想法(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