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2835筆,顯示第53頁/56頁
我跟太太結婚的時候,應該是人人稱羨的樣子,我們各自擁有穩定的工作,是一對美好的組合。我們的蜜月旅行是到澳洲看袋鼠、無尾熊,走過三個城市,包含充滿歷史味道的墨爾本。出發之前,我知道這趟旅行要在不同城市間移動,都必須坐長途車,於是隨身帶了幾本書,讓我在車程中有書可以讀,而其中一本是有關「創業」的書。讀著讀著,我的視角從書本上移到窗外,望著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過場沙漠,內心有些翻騰。 「老婆,我問你哦,如果我離職創業,你會不會反對?」
如果沒有錢也沒有工作,面對先生外遇我的做法會不一樣嗎?
編按:1970年代,台南出生的台灣囝仔黃文局留學紐約。他身上只剩下400美元(約合台幣12000元),從未修過商學院課程,卻大膽從一張租來的辦公桌白手起家,在風雪中提著皮箱走遍紐約第五大道做生意。 憑著過人的膽識與決心,加上精準的商業眼光,短短數年間,他打造出橫跨歐亞美的貿易帝國,而且站穩浪尖40年。
編按:本文作者金美敬(김미경)被譽為「夢想導師」,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MKTV訂閱人數170萬。到45歲為止,她也不過是個無名講師。每天都在寒酸的人生成績單和不確定的未來前動搖。正因如此,她比任何人都還了解現今30到40多歲的人所經歷的憂鬱與不安,並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40歲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40歲起的人生課》是她親身體驗後,早一步領悟的40歲功課,也是百歲時代的新人生註解。
編按:作者根據23年來為數十萬人諮詢所積累的資料,概括出「金錢與運氣」是如何相互關聯的,那些從無到有的人有什麼共同點,從員工到企業家,從企業家到資本家成長的人有何不同之處,以及如何開拓運勢。
我還在做公務員時,認識了一個乳品廠廠長,很年輕又有責任感,當時也不過是30歲出頭。他上任前就立志要在3年之內把乳品廠的利潤提升,正式就任後,就把我們這群朋友邀請了過去,商量如何迅速擴大。他的工廠主要是生產雪糕的,但我們對這個行業很陌生,完全外行。但知道當地有家同類企業,每天都有新產品推出,已經經營得有聲有色了。
編按:本書作者「阿福の投資馬拉松」版主詹英哲,在這波ETF熱潮之初,鑑於國際經濟局勢波動,降低單一個股操作比重,改買ETF。 他之前持有日友(8341)、大地(8437)和鮮活果汁(1256)等中國概念股,但因中美持續對抗,中國逐漸失去製造大國的優勢,經濟陷入困境,他決定改尋新目標,而ETF的特色:分散市場,管理費用低,長期持有,更適合正在追求FIRE人生、無法承受高度投資風險的自己。 他從43歲開始分批買進台股0050、0056、006208和美債00720B、00751B,5年即達到月領10萬的目標,48歲時就從IBM退休,開啟第二人生。
我常常聽到有人說,想在股票投資中獲利,技術分析或基本分析很重要。然而,我的看法卻不一樣。市場是一個由群眾心理所驅動的世界。所以,心理的部分非常重要。反過來說,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決定股價的其實是使投資人無視合理數字和決策的感性要素。
編按:環球免稅集團(DFS)創辦人查克.菲尼 (Charles Feeney) 於2023年10月9日逝世,享耆壽92歲。查克.菲尼於1960年成立環球免稅集團(DFS),到1964年時,店面已經涵蓋了27個國家,DFS發展快速,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的連鎖免稅店集團。菲尼生前行善不遺餘力,一生捐贈約80億美金,被稱為「慈善界的詹姆士·龐德」,他所推動的生前捐獻,也深深影響了巴菲特及比爾.蓋茲等人。
有時候我會覺得,健保卡上的名字,往往不是真正的病人──每次宇晴來看診時,我都有這種感覺。宇晴從國三開始來我的門診,在這之前,她已在數位同事的門診輾轉過。從小,她在學校的行為問題就多得嚇人,舉凡翻桌、打人、嗆老師,一樣不少。看過宇晴門診的同事警告我,宇晴曾在他的門診跟媽媽吵架到失控,在診間賞了媽媽一巴掌。 「你知道嗎?小孩呼媽媽巴掌的時候,爸爸還坐在椅子上,完全沒有要阻止小孩的意思欸!」同事大搖其頭地表示。所以當我看到宇晴時,實在很難把眼前清秀、沉靜的女孩,與同事口中那個呼媽媽巴掌的女生聯想在一起。
小玉打電話給我時,已經凌晨3點了。她說自己要帶著孩子跳樓。我說:「你別激動,發生什麼事了?」 小玉哭著說:「我老公要和我離婚。生完孩子以後,我情緒起伏很大,有時候會無法控制地哭和發火。我老公一開始會和我吵,後來就根本不待在家裡了,經常很晚回來還渾身酒氣。今天他甚至到現在還沒回家......我打了一個晚上電話他都不接,傳簡訊也不回。結果剛剛傳訊息給我, 說要離婚,明天早上就去辦手續。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個性不合。 「呵呵。性格不合? 戀愛7年你怎麼不早說? 結婚的時候你怎麼不說? 我10月懷胎生下愛情的結晶,我每天在家做家事帶孩子,我產後掉髮幾乎變禿。我跟你有那麼多回憶和過往。我們在一起7、8年啊。 「鈴鐺,你覺得我要怎麼做?離婚以後我還能活嗎,還能遇到幸福嗎?」
2007年夏天,台股快衝上9000點時,因工作關係,拜訪了一位基金經理人,深感他邏輯清楚、思緒敏捷,且近一年績效佳,於是,隔天便單筆買進這檔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