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1989筆,顯示第59頁/62頁
官股金控大到不會倒,而且獲利跟配息都很穩定,投資的主要策略就是「張數多、分散」。儘管不會倒閉,但是分散投資還是需要的,例如兆豐金2022年受到防疫保單虧損的侵蝕,導致獲利跟股利衰退,如果單獨重押一檔兆豐金就會受傷。要是將資金分散到兆豐、第一、合庫這3家官股金控上面,就可以減少單一公司的風險。
我國花蓮、宜蘭和南投等地方政府均有開徵礦石稅,近年來礦石稅收占花蓮縣自籌財源比重超過20%,惟去年停徵發行公債挹注財源,凸顯地方財政困難。
近期立法院討論修正央行法以發展我國主權基金,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運用外匯存底需要「謹慎一點」,該呼籲完全合乎全球政經動盪時代需求:過去台灣存底的激進操作模式已過時,面對百年變局需謹慎運用每一分資源,為國家塑造更堅韌的體質。
今天來講一個不是身家上億,而是炒股炒到有幾十億的一位前輩。你當然也可以嘴說,又不是你賺到幾十億啊!嗯啊!別人有多少錢關我屁事。去膜拜他錢也不會分我花,所以我真不懂為什麼要朝拜網路上的神人。還是說他收你當關門大弟子?
大家都知道小車是存個股起家的,從一開始的南亞、亞泥,到後來的兆豐金、華南金、合庫金……等金融股;起初以核心持股為重,到後來慢慢加入成長股,最後調整成核心持股與成長股的比例為6:4。
存股的好處是容易複製,「定期定額、逢低加碼、股利再投入」,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所以我比較建議大家好好存股票。
在轉型成運動粉專之前(?),先發一篇跟本來風格比較相關的:來聊聊勞工界的文化差異吧!
2022年台灣新生兒僅13萬8,986人,創下史上新低,為什麼年輕人不想要生小孩?在房價不斷飆漲,薪水永遠跟不上物價的年代,年輕人都對於結婚、買房,完全是避之唯恐不及,更何況在生了小孩之後,養育跟教育上的壓力,著實讓許多人喘不過氣來。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來減緩全球氣候變遷的速度,是拜登總統2020年競選時的重要政見。在他上臺以後,美國政府也藉著通過推廣電動汽車的綠能技術,一方面實現其競選承諾,二方面藉此推動企業創新,加強企業競爭能力。
我的第一本投資理財書《6年存到300張股票》,裡面的主角是中信金(2891),就有讀者問我為何是中信金,我都開玩笑的說因為我住在台北市北投區,家裡電話號碼是2891-XXXX,然後中信金的股票代號是2891,所以就是它啦,這就是「生活投資術」。
大家常常說,西方人比起東方人,家庭觀念相對薄弱,我其實沒有很認同。我認識的很多法國人,都選擇住在離父母家近的地方,或是週末常常回家看家人,甚至某些家庭還設定每週日為「家庭日」,讓全家人可以團聚吃飯。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2016年1月20日過世後,留下一張遺囑,內文指定由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全部財產,引爆其他家屬與張國煒決裂的遺囑攻防戰,2018年家屬提出遺囑無效之訴,歷經兩年審理,一審臺北地方法院法官認為遺囑的確是張榮發生前所立,判決遺囑有效,張國煒勝訴。(今周刊編按:大房三子張國政二審上訴,台灣高等法院週二(2023/4/25)宣判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若全案確定,張國煒將獲逾百億元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