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各家之言

今周刊提供開放平台,將各家之言傳達給讀者。

文章列表 1966筆,顯示第20頁/23頁

嫌006208太貴,殖利率又低...買00929更好賺?達人揭年輕人別買高股息的理由:做好3件事,700萬滾出6000萬資產

最近有學生問我,該買00929還是006208。孩子的想法是這樣的:「006208好貴。」「而且殖利率很低。」 其實學生這樣已經很有概念了,想當年我連殖利率是什麼都不知道…但因為學生還很年輕,不需要過多現金股息來支應,有底氣等待指數型ETF來慢慢成長。 我舉這個故事是要說,就算每次都ALL IN在最高點,40年之後一樣可以翻為幾千萬元。

柯文哲不應以不知道帶過!前都委曾光宗多次反對京華城案:容積獎勵屬公共財,不可隨意送財團

最近京華城案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作為曾經審查過此案的我,認為除了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之外,還有許多重要且深層的議題,需要社會及專業界一起來省思。

00919配息不斷創新高,●元以下才是甜甜價?遇股災繼續買,達人曝加碼「4優勢」:最大的敵人只是帳面醜了點

00919本季公告配息0.72,股息及年化預估殖利率都突破上市來新高,加上今天大跌999點,如果你依然「持續買進」,那你可以買到年化殖利率11.88%的00919。

債券ETF最穩最賺挑哪支?00933B、00937B、00772B、00720B...人氣債vs.老牌債,一表拚高下

今天要比較一下4檔公司債ETF,分別是2023年底才上市就擁有大量受益人數的群益ESG 20年期以上BBB投資等級公司債ETF(00937B)與國泰10年以上投資級金融債券ETF基金(00933B)。 還有成立超過5年的元大20年期以上BBB級美元公司債ETF(00720B)與中國信託10年期以上高評級美元公司債ETF(00772B)。

美股大跌,台股摜殺半年線!除了美債,還能買什麼?0050、00646...達人再推「這1檔」:下跌才是買點

今天(9/4)女子觀察重點:首先就大盤來看,美股大跌已經是事實,00646女子會考慮;而先前大跌2700多點時女子已經入手的0050,今天也會再看跌幅來決定要不要加碼。債券方面今天應該漲幅會不小,我自己會保有現在持有的部位先按兵不動。

00631L、00670L及00675L今年賺101萬...身價千萬理財作家:我賣掉正2,單攻00713的3個理由

編按:身價逾1600萬的理財作家艾比買進正二ETF,00631L、00670L及00675L...今年1月持有至今,已賺進101萬元,為何決定降槓桿賣掉正2,單攻高股息ETF 00713?

爸爸過世,兄弟姊妹不配合辦理遺產繼承怎麼辦?不想遺產收歸國有,先做1個動作「1個人也能申請」

李小姐的父親過世後,留下了一間透天、一些存款與股票。李小姐和她的兄妹成為了這筆遺產的繼承人。 然而,因為李小姐的哥哥認為男生負責祭拜祖先,應該由他繼承透天厝,三兄妹對於如何分配遺產無法達成共識。

台灣的抉擇:面對中國威脅,疑美論的風險與代價

許多台灣人對美國對台承諾有些懷疑,這通常被稱為「疑美論」。

一個不小心,50萬就這樣飛了?轉帳轉錯人怎麼辦?達人慘痛教訓學到了:「步驟3+2」把錢錢找回來

瑞奇媽昨天差點將50萬搞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我把一組「不是我的帳號」設為約定戶頭,然後時間一久,我就忘記了。 而昨天在轉帳時,剛好又是一個不常用的帳號,就這麼巧跟那個「非本人的約定帳號」是同一個銀行,我不疑有他,直接手機按一按就轉錢過去了,畢竟「誰會把不是自己或家人的帳號設為約定帳號啊!」 嗚嗚嗚嗚...就是我!但事情已經發生了,快來看看瑞奇媽後來怎麼處理的!跟著步驟123,找回我的50萬。

不要看太多40歲提早退休故事,你很可能無法複製...普通上班族如何「65歲前存2千萬退休金」

不要看太多40、45歲就提早退休的例子,因為你很可能無法複製。

省下每年出國的錢,10年後變多少?不想一輩子當社畜,每月投資5千到1萬:10年後你會感謝自己的決定

分享一個最近聽到的真實案例,某公司因為多年未調薪,導致其中有位女員工因為薪水無法負荷現今成長的物價,決定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每個月薪水可以多5000元,但是工作量比現在的公司至少多1/4。 該女員工每年固定出國1到2次,每年花在旅遊費用大概6萬到15萬間(因為習慣出國時順便採購),每月扣掉固定預留的1萬元旅遊費後,剩下都是生活花費,完全沒有留錢去投資。

FED降息1%,00687B漲16.5%...該出清0050換股?達人揭「美債ETF最佳上車時機」是9/19降息前還是降息後?

美國聯準會(Fed)即將在台灣時間9月19號凌晨2點,公布最新的利率決策。市場普遍預期此次降息的機率是百分之百,差別僅在於是降息一碼還是兩碼。因此,美債最關鍵的時刻,究竟是降息之前還是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