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導致了西方對俄羅斯祭出嚴厲的金融與經濟制裁,俄羅斯股市迅速下跌並停止交易,讓投資人根本來不及反應,想及時抽身都沒有辦法,只能等待股市重新交易之後看是否能夠順利賣出,至於虧損多少已經不是重點了。
文章列表 共40筆,顯示第1頁/2頁
20200323編按:本文原作於2018年10月27日,台股大跌,許多股民都面臨嚴重的融資斷頭,哀號遍野,這篇文章放到今天來看,依然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
「99%的時間中,投資人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其實就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做。」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Jason Zweig
最近美國有一家保險公司紐約人壽做了一項調查,調查了2,000位美國成年人,他們最後悔的投資理財行為是什麼?結果顯示,下列四點是最多人感到後悔的事情......
如果你能夠控制好你的投資費用,其實就不用太在乎每天的咖啡錢,反之,若你的投資費用很高,即使你每天都不喝咖啡也是幫助不大的!
查爾斯・艾利斯是資產管理業界公認最具前瞻性的財經專業人士之一。他在1992年加入耶魯大學的投資委員會時,耶魯擁有的資金還不到30億美元,16年後當他退休時,耶魯大學的資產總值已成長至將近230億美元!
牛頓的故事告訴我們,投資獲利跟你是否聰明並無太大關係,跟你是否能夠控制情緒的關係較大,所以要避免人性的貪婪與忌妒,就不要去跟別人做比較與討論投資,專注在自己的財務目標就好了。
人們在面對專家或老師,通常都會有種莫名的尊敬、信任甚至是服從的心態,這點在華人社會中更是如此,我們從小在學校就被教導要無條件服從老師,不能質疑老師的教導,長大之後這種尊敬、信任與服從的心態更是擴及到了各種專業人士身上,彷彿只要被冠上了專業人士的標籤,這個人所講的話就是真理。
巴菲特曾經說過:投資並不是智力的遊戲,你並不需要有高智商才能夠獲取好成績,但你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人類的大腦在處理投資的事情上面會有一些限制甚至是阻礙,因此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於建立良好的投資行為是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投資大師葛拉漢在 60 年前的著作《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中就寫到:「當你購買股票時,清楚區分是投資還是投機行為,永遠都有幫助,但現在這個區分已經模糊了,這是令人擔心的!」
華爾街日報最近有一篇文章,標題為《股票市場「不合理」情況的實證研究》(A Reality Check on Stock-Market ‘Anomalies’),文章就指出,今年有一篇學術研究報告,詳細的分析了過去市場上447次出現所謂「不合理」的情況。
在學習投資的過程中,隨著我們懂得事情越多,很自然的,我們對於投資的信心程度就會上升,這原本是很合理的情況,但問題在於,我們信心上升的速度遠遠高於我們對於投資真正了解的程度,因此,「過度自信」就成了很多投資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
身為投資人,請問去年此時你在關心著什麼事情?你現在可能已經不記得了,但你一定在關注著某些事,只是那些事情現在可能已經不重要了。或者你正專注著更為重要的事:例如北韓的局勢發展,義大利的財政情況,中美貿易戰,美國升息等,但過些時候,你可能也不關心了,因為你又有新的事情要關心了。
巴菲特在很多場合中告訴過投資人許多寶貴的投資理財智慧,今天我想分享一個巴菲特告訴投資人的投資智慧:用長期的角度來思考投資問題(think long term)。
金融科技是這兩年的熱門話題,其中的機器人理財或智慧理財更是多家金融機構爭先推出的新服務,特別是很多這類的服務都標榜著可以快速的幫投資人找到適合的投資組合。運用科技説明投資人來建立投資組合,固然是件好事情,我也樂於見到現在終於有些金融機構會開始把投資焦點放在投資組合當中,而不是僅銷售單一的產品,但是設計投資組合是一項很專業的事情,並不是隨便把幾檔基金放進去,就叫做適當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