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欄由鄭博仁、詹益鑑、林家振、劉美玲共同主持
線上與線下的界線已模糊化,科技不再是制勝關鍵,而是所有創業家的基礎建設。 近年他們將事業觸角伸向傳統產業,配合體驗式行銷拉高消費業績,厚實企業競爭力。
媒體漫天誇大天使投資的回報率有多高,但這一行恐怕沒你想得這麼好賺。要當名成功的「天使」,建議要經常回頭評估風險承受能力,千萬別過度投機。
從2016年開始,首次數位貨幣發行(ICO)成為新創科技最夯的募資方式。但隨著中國將ICO定位為非法融資,是否意味著數位貨幣即將泡沫化?
除了下場比賽與場外觀賽,運動該如何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參考過去台灣從時常爆發垃圾大戰,到進化成人人有環保意識的經驗,就能找到答案。
創辦人如何拋磚引玉?強化投資人互動才是關鍵!藉由每月的財務營運報告、展望規畫,將有助老闆獲天使資金的青睞,帶領企業再創高峰。
台灣是海洋島國,資源不夠用就該開放來往,不要為了特定資本而拒絕往外拓展;人才外移根本就是個假議題,有人聽過以色列或印度抱怨人才外移嗎?
自學型態逐步開展到高中,當孩子的學習歷程不再只是被課本、考試、補習追著跑;父母們更該思考什麼是學習的理由、如何建構孩子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繼先前的共享經濟商機後,中國再度掀起無人便利商店風潮,但是在新創公司群起跟風時,其實更要注意便利商店業背後,極度仰賴物流、技術及大規模資本的各種營運挑戰。
政府其實是聽取太多建議,才導致許多政策最後變成四不像;若老是競逐空中閣樓裡的明日黃花,反而會忽略許多還在發展中的醜小鴨。
在許多國家日益重視智慧健身的同時,台灣卻礙於法規,苦無轉局。但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若台灣再不急起直追,恐怕連健康都會輸在起跑點上。
自己沒有的東西,當然覺得別人的比較好,但是,與其陷入負面、妄自菲薄的悲觀氛圍中,不如以正面心態專注自身的核心優點,把所長之事做到最好,走出自己的路。
專利的落實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與時間,才能獲得較高的強度與價值。 台灣新創產業因為較少關注此部分,所以擴展國際版圖時常遇阻礙,無法維持差異化競爭。
台灣孩子小時候不輸人,為何成年後卻越差越遠? 關鍵就在缺乏 「投資長期」概念。改變就從家庭做起!不要外包給學校跟補習班,父母不但要理解,更要積極參與。
調研機構發現,就算是今日,仍有九成的消費發生在線下,亦即無法由網路行銷接觸到,若只是鑽牛角尖於網路思考模式,恐淪為紅海廝殺,創業者應反省思考商業的本質。
面對新一波的產業變革,下一代的孩子面對的世界將和我們完全不同。在人工智慧與自動化的挑戰下,孩子需要的能力,是主動學習、從做中學累積經驗。
心元資本從最初的個人天使投資,到如今成為跨境中美的天使投資,憑藉的就是「試試看」。和運動員一樣,想變強就一定要和世界好手一起比賽,這樣一來,才能夠變得與他們一樣厲害。
對新創團隊來說,投資人與創辦人的關係就像一場婚姻。分手時,如何優雅地向對方道別?對雙方來說,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從演化觀點來看,運動不僅是肌肉與骨骼的活動,更是大腦與心智發育的關鍵。許多孩子在學習上的狀況,未必是智力因素,運動是一個好解方。
「八○後」的陳庭寬,在國外金融機構任職7年,第一手感受到台灣在國際地位的衰退。 因此,他決定回到台灣,用行動告訴年輕人:別怕,敢夢,沒什麼不可能!
台灣的新創公司都還年輕,仍有許多不同的挑戰需要克服;而台灣商業及生活上存在嚴重的「無效率」,未嘗不是一個巨大市場機會!
未來,台灣若能將資料與科技民主化,讓多元意見得以交流,並設法凝聚共識,不論是產業巨人或新創公司,都將能創造更在地化,或更全球化的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