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46筆,顯示第3頁/4頁
兩岸互動是複雜的,絕對要有戰略縱深,要看到整體戰局而非個別戰役。 目前的困局要如何解決,需要不拘泥於既有框架的思考。
台灣有一些人,什麼都不懂卻又不讀書,大搖大擺地講錯話、做錯的判斷,甚至推動錯的政策。
馬雲說要拿錢幫台灣年輕人創業,「出錢支持創業」這件事,不管是利息或利潤,總有好處可拿;若真的想做善事,不如當創業者的導師(mentor)吧!
西醫、西藥皆來自西方,所以它全是西方文字,多的是希臘文、西班牙文等。 歐洲大陸醫學發源地的語文,也從沒聽說美國人要求病歷「英文化」。
與抽菸不同,只要不酒駕危害他人,飲酒僅是單純「自戕」的行為。 無法事前知道買酒、飲酒的人是否過量,政府有什麼基礎課烈酒捐?
我始終認為「經濟」是台灣爭取時間最重要的環節,台灣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個不同於呆板的自由化、國際化,更不同於盲目減稅、試圖以低稅率等招徠資本家的自戕式政策,為台灣爭取更多時間。
負責評估的網通國家型計畫主持人大多沒有產業經驗,當然會忽略其中企業策略面,這樣胡亂決定台灣的產業政策,怎麼可能做對決策?
光是自由化、國際化,不足以解決台灣經濟困局,深謀遠慮的產業政策,才是奠基未來發展的關鍵,而好的產業政策須兼顧四大面向⋯⋯。
簽FTA、融入全球化,台灣是閃躲不了的;但連勝文不等於FTA,郭台銘不等於台灣企業家,連勝文選輸了,台灣的全球布局還是要走下去。
食物查驗要與生活體驗結合,也要與進貨、存貨成本會計的流動結合,絕對不只是科學問題。人的嘴巴、品味、進出貨流向等,才是關鍵的檢驗。
為什麼我們要鼓勵年輕人創業?除了將實驗室結果推向市場的期待之外,也有社會整體的憧憬。台灣的產業如果還是在代工、拚成本的框架下掙扎,很難擺脫勞工薪資凍漲的烏雲。
食品好吃與否,關鍵在於食材與製造過程的講究,一分錢一分貨;其次,為求新鮮,非常仰賴外在環境的穩定,這樣怎麼可能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