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忠 在台灣稱為四年級生,老婆五年級生, 員工以六、七年級生居多, 兩個孩子八年級生,還有⋯⋯生生不息!
「爸爸」是門絕對要做好的功課,打從大女兒在老婆的肚子裡開始,我就用影像記錄她; 我給女兒的結婚禮物就是準備20多年的影片,當她看了第一個畫面立刻感動哭了。
藝人王心凌參加《浪姐3》掀起回憶殺,而重新翻紅; 台灣近年出現「兄弟網紅化」現象,或許可以順勢推出《乘風破浪的兄弟》實境秀。
疫情當頭,又逢梅雨季,街上人車銳減,大家都懶懶宅在家,如何排遣無聊? 其實,不把利益擺第一,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久了總會開出一朵花。
與友人造訪了「藍寶石湧泉」,過去每年只開放一天,猶如人間祕境! 爬了山、裝了水,入口甘甜、滴滴珍貴,真是一趟滿足的身心靈沐浴之旅。
顧寶明在歲月中累積演出能量,可是等一切都明白了,體力卻跟不上。 不只演員,很多行業也都是這樣。變化太快,只能不斷調整、不斷適應。
聽到一句「回家吧!」讓我想起離開了許久的爸爸。 任一時代,都有一群流離的人,他們的故事,該被訴說下去。
大家都想面面俱到,但網路時代「譽之所至,謗亦隨之」,沒有人能倖免。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認識自我、調整自我,如果太過畏縮,獨特性也將消失⋯⋯。
上周末去看博恩的《三重標準》,發現年輕人的想法真不太一樣,他在這樣的環境底下,確實創造出另一條路。
社群網絡的發達,讓民眾化身連線記者,報導俄烏最新戰況,但影片都是真的嗎? 美國劇集《創造安娜》如此火紅、引發共鳴,會不會真實世界中,你我都有點「安娜」呢?
以前「學英文」好似時尚、追求潮流,現在則是必修科目,當然,英文呱呱叫的確好,讓我們向雙語國家邁進。
已婚人士成為少數,還追問單身者有沒有對象,只顯得跟不上時代。 這樣你就知道,春節期間什麼話不該問,才不會讓晚輩翻白眼。
阮南輝,這個話不多的港仔,早把我們當作他在台灣的第一批家人。 一位香港來的僑生,下半輩子給了雨港,克襄說:「我若是基隆市長會頒獎給他⋯⋯。」
偶獲一瓶好酒,仔細看著瓶中的苦瓜,忽然有點感傷,我們不也是這瓶中的苦瓜? 從小就養在瓶子裡,久了,就習慣了,甚至不去追問這個環境是不是很怪。
最近參與了《聯合報》的「500盤」盛會,50位饕客推薦好菜上桌; 對我來說,好的餐廳,美味很重要,但我更珍惜的,是人情味。
多少兩岸夫妻就像大S與汪小菲,承受疫情、隔離、政治等各種不由自主,每個難題都像條線綁住他們,牽動其中任何一條都會加深勒痕,異常辛苦。
當電影裡的炸彈落在007身上,猛然覺得一部分的我也跟著爆炸⋯⋯, 和好友姚仁喜聊起電影,他說,007謝幕是他今年疫情外的兩大痛苦之一。
電影《瀑布》寫實刻畫母女情結,鬥得驚心、愛得暖心,而戲若人生,往往家裡最叛逆的那個,也是重要關頭最顧家的那個⋯⋯。
「一二三,木頭人!」《魷魚遊戲》用小孩遊戲當主軸,人人都懂,是暴紅關鍵。 運用在地特色,找到讓觀眾熟悉的「氣口」,嘗試他人不敢試的內容,台灣也能出頭天。
「給功課」是劇場用語,排練或演出後微調細節,激發下一場火花與變化,人們做戲,是因為心中有想說的話,且非說不可;觀者的想法,也很重要。
出國一趟回來免不了隔離,14天336個小時的日子,只有內褲似也可打發,吃飯、睡覺、追劇、看書,還有想念家人……,出關前,心情激昂,還是「關」過的才懂。
到美國一趟,有些感觸,這地方像縮影,有各種華人小圈圈。 大家不公開討論彼此底細,為了生存安全,藏起內心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