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744筆,顯示第55頁/58頁
媒體對希臘的報導,好像把當時的分析國名置換一下就拿來發表,投資者的恐慌也完全複製。但美債不可投資的話,錢要放哪?歐元不可買,錢要放哪?
索羅斯說,最後的泡沫是黃金,而巴菲特面對通膨的對策是買股票。 腦袋決定部位,兩位老先生這段時間忙得很,四處買東西,就是怕錢閒閒放口袋會咬手。
國中物理教的,假如沒有摩擦力,動者恆動、淨者恆靜。 偏偏真實世界到處都是摩擦力,連人與人相處的抽象世界摩擦係數都很高,理論的東西怎麼當飯吃。
之前杜拜出事的時候,台灣股市也跌,該買該賣?最近鬧希臘債,該買該賣?以前師父教過:多頭市場,趁回檔增加持股!
我們要怎樣的政府?包山包海的大政府?精悍有效率的小政府?減稅,其實把資源使用權由官員拿回來放我們自己手上,自求多福。
加息與升值,其實不影響新加坡的出口,原料與產品報價都是美元,勞動成本占比不高。台灣更像新加坡,離中國那種「大」很遠,幹麼擔心升值。
台灣股市若分配去年的獲利,估計有七、八千億元之譜;這筆錢給央行,一年領差不多一千億元,想清楚這些數字的差異,還有人要存定存嗎?
美國國債無利可圖,歐洲買了就賠,日本不賣外國人;主權基金總要尋找一個出口,萬一被他們發現台灣這座寶島,你想會發生什麼事?
連著兩期講銀根抽不完,其實要說的很簡單:有這麼多錢當後盾,利率又低,投資台灣的資產,頂多賠時間,不會輸錢的。
真實世界運作方式只會比大氣模式更複雜,央行卻想以簡單的招式應對,錢多就抽銀根,這種邏輯要解決問題,絕對是緣木求魚。
放眼全球,總體經濟情勢看不到陽光,可是股市與房市並沒有照這個劇本演,掌握總經指標是投資決策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單靠這招走江湖,風險太高了。
烏托邦雖美,卻違反自然,搞砸了,畢竟最終還是得回歸人性。即使是中國,三十年十倍的成長還是根基於開放管制,而非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