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814筆,顯示第35頁/38頁
在美掛牌的繪圖晶片大廠輝達,觸角從電腦、自動車,延伸到人工智慧領域;共同創辦人黃仁勳,其具備的台灣人靈巧性格,為產業引領新一波科技潮。
臉書的成功,來自於美國開拓創新的力量,台灣也許做不了「從無到有」的創新;但一定可以成就出宛如提姆波頓電影一般,「從有到有」的產業突破。
上市櫃公司第三季匯損隱憂、美國第四季舉行總統大選,讓台股量能趨於保守;但在本土資金充沛、歷史走勢正面預期,及中低價公司助攻之下,第四季行情依然可期。
中國傾國家之力鼓勵創新創業,螞蟻金服將以750億美元的驚人聲勢掛牌上市,其「山寨文化」已逐漸變成創新的動力,值得台灣政府與產業借鏡。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美國財政部前部長康納利的話,如今再次應驗。 當美國經濟回穩,利率回歸正常時,短期資金將回流美國,對台股影響甚巨,投資人不可不防。
日本職棒廣島鯉魚隊迎來25年首次的聯盟冠軍,宛如電影《魔球》的日本版;回到投資思惟,尋找冷門內容下的魔球,凱撒衛浴可望在新南向政策下璀璨卓越。
OPPO、VIVO是近期竄升的中國手機品牌,在電商發達的時代,它卻專注在實體店面,打下基座;不吝嗇獎勵優秀員工,讓公司內外一條心。這兩家公司的差異化行銷策略,值得台灣企業家深思。
逆境中變革創造新局,不畏衰退,加碼長遠未來,是三星電子屢創奇蹟的方程式,台灣如何在兩岸政治低潮中,以實力經營促進公平競爭環境,值得我們借鏡。
美股氣勢如虹,科技類股與中小型股成為持續創新高的領頭羊,觀察獲利與股價表現,投資人可留意非必要消費品、電信、公共事業三大族群。
美國經濟持續復甦,消費性電子商品的庫存減少,作為貿易夥伴,台灣的電子通路公司文曄、至上「拉貨」力道可望上揚,後續值得留意追蹤。
安倍晉三帶領日本走出通縮陰影,表現出效法西方精神,強悍拯救日本經濟的意涵。美磊與聯茂的經營者,非科班出身,仍順利跨界,讓公司獲利倍增,正是體現「改變」的力量。
因應高齡化、單身趨勢、智慧手機普及,寂寞商機崛起,也加速智慧家電發展, 深耕「少量多樣」的中小型面板,可望搭上新一波的觸控風潮。